时间: 2025-05-01 00: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8:39
诗词名称: 十二郎 秋水时至,泛舟通惠河即事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全诗内容如下:
百川灌海,浪蹴踏绛河欲泻。
看急溜喷银,回澜漱玉,淼淼素波天罅。
两岸苹花香全浸,又涨到青枫根下。
羡浴鹭争飞,眠鸥无数,傲人闲暇。
潇洒。恰如身在,江亭烟榭。
乍桂楫轻移,兰桡徐动,风景依稀图画。
柳外鱼罾,苇间蟹簖,不羡馀不溪也。
听欸乃声遏行云万里,东吴帆卸。
全诗翻译: 百川汇入大海,浪花拍打着绛河,仿佛要倾泻而出。看那急流如银水喷涌,回流如玉水漱洗,广阔的素波与天际相接。两岸的苹花香气弥漫,水位已涨至青枫根下。羡慕那沐浴的白鹭争相飞翔,数不胜数的鸥鸟在此安静地栖息,显得十分悠闲。如此潇洒,仿佛身处江边的烟雾亭阁。忽然间,桂树下的桨轻轻移开,兰花般的桨徐徐划动,眼前的风景宛如一幅模糊的画卷。柳树外的渔网,芦苇间的蟹笼,丝毫不羡慕那余杭的溪水。听那橹声如同歌声,遏制了万里行云,东吴的帆船也已卸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叶绍本(约1645—约1701),清代诗人,字石岳,号秋水,晚号西村。生于明末,历经清初,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泛舟通惠河之际,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向往。
叶绍本的《十二郎 秋水时至,泛舟通惠河即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篇。诗中开头以“百川灌海,浪蹴踏绛河欲泻”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河流奔涌而来的气势,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接着,诗人通过“看急溜喷银,回澜漱玉”的描写,展现了水流的清澈与动感,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在描写两岸的自然环境时,诗人用“苹花香全浸”来表达春日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随后,诗人羡慕那在水中嬉戏的白鹭和安静的鸥鸟,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洒脱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雅的词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蕴含着一种超然的洒脱与恬淡。诗歌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逐句解析:
百川灌海,浪蹴踏绛河欲泻。
描绘河流奔涌入海的壮观,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看急溜喷银,回澜漱玉,淼淼素波天罅。
通过急流喷涌和波浪的清澈,展现了水的灵动与美丽。
两岸苹花香全浸,又涨到青枫根下。
描写岸边花香四溢,展现春日的生机。
羡浴鹭争飞,眠鸥无数,傲人闲暇。
表达对自然中生物悠闲生活的向往。
潇洒。恰如身在,江亭烟榭。
表达诗人内心的洒脱与自在,仿佛身处于美丽的亭阁。
乍桂楫轻移,兰桡徐动,风景依稀图画。
通过桨的轻移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象。
柳外鱼罾,苇间蟹簖,不羡馀不溪也。
描述渔网和蟹笼的安静,表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听欸乃声遏行云万里,东吴帆卸。
以声音结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表现对远方的思考。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悠闲生活的追求,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百川灌海”主要描绘了什么?
“羡浴鹭争飞”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羡慕?
“听欸乃声遏行云万里”中的“欸乃声”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