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4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2:33
精神若还天,肉骨又还上。
上下都还了,此身元是主。
惟有一点云,不散还不聚。
从然却还来,未脱寻常母。
若更善修日,西方是吾祖。
精神如果还归于天,肉体和骨骼又归于大地。
上下都已归还,这身体本来是自我。
只有那一点灵气,既不散去也不聚集。
虽然如此,它依然回来了,未曾脱离常见的母体。
如果更好地修行,西方就是我的祖宗。
释顿悟,宋代高僧,精通佛学,其诗作多反映内心的觉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诗风简练而深邃,常以直白的语言揭示复杂的哲理。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思想深入人心的时期,诗人通过自我反思与觉悟,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灵魂的归属,表现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理解。
《化前题壁》是一首以哲理为主的古诗,诗人在作品中探讨了精神与肉体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死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将精神与肉体的归属分别归于天与地,表明无论是灵魂还是身体,最终都要回归自然。此处,诗人强调了“此身元是主”,暗示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句子“惟有一点云,不散还不聚”,引导读者关注灵魂的微妙状态,既不消散也不聚集,这似乎指向了某种永恒不变的存在。在这里,诗人用“云”作为意象,传达了灵魂的轻盈和飘渺,同时又暗示着灵魂的复杂性和难以捉摸。
最后几句提到“若更善修日,西方是吾祖”,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的可能性,西方的提及则让人联想到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暗示修行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沉思,更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邃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精神若还天”意指:
A. 精神归于自然
B. 精神消失
C. 精神归于人类
D. 精神回归生命
“西方是吾祖”中“西方”指的是什么?
A. 西方的地理位置
B. 佛教的极乐世界
C. 生活的理想
D. 诗人的故乡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