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5:53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梅雨初收,浑不辨东陂南荡。
清旦里鼓铙动地,车轮空巷。
画舫稍渐京辇俗,红旗会踏吴儿浪。
共葬鱼娘子斩蛟翁,穷欢赏。
麻与麦,俱成长。
蕉与荔,应来享。
有累臣泽畔,感时惆怅。
纵使菖蒲生九节,争如白发长千丈。
但浩然一笑独醒人,空悲壮。
梅雨刚刚停止,分不清东边的陂头和南边的荡涂。
清晨里,鼓声和铙声震动大地,车轮在空荡荡的街巷上行驶。
画舫渐渐与京城的繁华相连,红旗在吴地的波浪上飘扬。
共同埋葬鱼娘子与斩蛟翁,尽情地欢庆。
麻和麦都在成长,蕉和荔也该享用。
但有身心疲惫的臣子在泽边,感慨时光而惆怅。
即使菖蒲能长到九节,却比不上长满白发的岁月。
但那浩然一笑才能唤醒人心,空有悲壮之感。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深邃,常常结合历史与个人感受,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切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满江红》写于端午节,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哲思。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纪念屈原的意义,同时也承载着人们的祝福与希冀。
《满江红(端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的“梅雨初收”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迁,更暗示了生命的轮回。接着,诗中通过鼓声和车轮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而“画舫稍渐京辇俗”则体现了作者对繁华背后人情冷暖的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麻与麦,俱成长”,暗示了生活中的平凡与坚持。而“有累臣泽畔,感时惆怅”则表现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慨,尤其是在时代变迁中,个体的无奈与惆怅愈发明显。最后,尽管诗人感到“空悲壮”,但“浩然一笑独醒人”又是对生命的肯定,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及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兼具节日的欢庆与个人的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与人生的思索,表达了在繁华与惆怅之间的感受,体现出对节日的喜悦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清旦里鼓铙动地”中“鼓铙”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满江红(端午)》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索,但《满江红》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变迁,而《离骚》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