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

时间: 2025-04-26 15:43:58

诗句

隆名盛位知难久,壮字丰碑亦易亡。

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岘山汉水成虚掷,大厦深檐且秘藏。

好事今推霅溪守,故开新馆集琳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3:58

原文展示:

隆名盛位知难久,壮字丰碑亦易亡。 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岘山汉水成虚掷,大厦深檐且秘藏。 好事今推霅溪守,故开新馆集琳琅。

白话文翻译:

显赫的名声和高位难以长久,雄壮的文字和丰碑也容易消亡。 枣木已不再是真正的篆刻,色彩斑斓的丝线空自喜欢文章。 岘山和汉水已成虚无的投掷,大厦的深檐下且秘密收藏。 现在好事者推崇霅溪的守官,因此开设新馆收藏琳琅满目的珍宝。

注释:

  • 隆名盛位:显赫的名声和高位。
  • 壮字丰碑:雄壮的文字和丰碑。
  • 枣木已非真篆刻:枣木制作的印章已不再是真正的篆刻艺术。
  • 色丝空喜好文章:色彩斑斓的丝线空自喜欢文章,比喻虚有其表。
  • 岘山汉水:指历史上的名胜,此处比喻过去的辉煌已成虚无。
  • 大厦深檐:指宏伟的建筑,此处比喻珍藏之处。
  • 霅溪守:指湖州(今浙江吴兴)的守官。
  • 集琳琅:收藏珍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曾巩寄给孙莘老的,孙莘老是湖州的地方官,曾巩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寄给孙莘老的,孙莘老在湖州建立了墨妙亭,收藏了许多古代的碑刻和文物。曾巩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同时也赞扬了孙莘老对文化保护的贡献。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显赫名声和高位难以长久的认识,以及对真正文化价值的珍视。诗中“隆名盛位知难久,壮字丰碑亦易亡”一句,直接点出了名声和地位的短暂性,而“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则进一步以枣木和色丝为喻,暗示了表面的华丽和虚有其表。后两句“岘山汉水成虚掷,大厦深檐且秘藏”则通过对历史名胜和宏伟建筑的描绘,表达了历史的虚无和文化的珍贵。最后,作者赞扬了孙莘老对文化保护的贡献,认为他开设新馆收藏珍宝是好事。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曾巩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隆名盛位知难久:显赫的名声和高位难以长久。
  2. 壮字丰碑亦易亡:雄壮的文字和丰碑也容易消亡。
  3. 枣木已非真篆刻:枣木制作的印章已不再是真正的篆刻艺术。
  4. 色丝空喜好文章:色彩斑斓的丝线空自喜欢文章,比喻虚有其表。
  5. 岘山汉水成虚掷:岘山和汉水已成虚无的投掷,比喻过去的辉煌已成虚无。
  6. 大厦深檐且秘藏:宏伟的建筑的深檐下且秘密收藏,比喻珍藏之处。
  7. 好事今推霅溪守:现在好事者推崇霅溪的守官,即孙莘老。
  8. 故开新馆集琳琅:因此开设新馆收藏琳琅满目的珍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枣木已非真篆刻”和“色丝空喜好文章”中的枣木和色丝,都是比喻手法,用来形容表面的华丽和虚有其表。
  • 对仗:如“隆名盛位知难久,壮字丰碑亦易亡”中的“隆名盛位”与“壮字丰碑”,“知难久”与“亦易亡”,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正文化价值的珍视。作者通过对名声、地位、文字和碑刻的短暂性的认识,以及对历史名胜和宏伟建筑的虚无性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隆名盛位:显赫的名声和高位。
  • 壮字丰碑:雄壮的文字和丰碑。
  • 枣木:枣木制作的印章,此处比喻表面的华丽。
  • 色丝:色彩斑斓的丝线,此处比喻虚有其表。
  • 岘山汉水:历史上的名胜,此处比喻过去的辉煌。
  • 大厦深檐:宏伟的建筑,此处比喻珍藏之处。
  • 霅溪守:湖州的守官,即孙莘老。
  • 集琳琅:收藏珍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隆名盛位知难久”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认识? A. 名声和地位的短暂性 B. 名声和地位的长久性 C. 名声和地位的不确定性 D. 名声和地位的稳定性

  2. “枣木已非真篆刻”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岘山汉水成虚掷”一句,比喻了什么? A. 历史的虚无 B. 历史的辉煌 C. 历史的变迁 D. 历史的珍贵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对比:

  • 曾巩的《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但曾巩的诗更加注重对文化价值的珍视,而欧阳修的文章则更加注重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曾巩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鹧鸪天 西都作 相见欢 渔家傲 一落索 雨中花(岭南作) 采桑子(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卜算子 水调歌头 相见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理恤 夕字旁的字 知命乐天 未申 屮字旁的字 顺非而泽 讪牙闲嗑 目光如鼠 提手旁的字 花堆锦簇 香浄 长字旁的字 众人重利 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御宾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涂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