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8:27
虞美人 其一
凄凉时节凄凉雨。
人在凄凉里。
荒村无处访秋花。
只有豆棚瓜架是生涯。
安排砚墨应无地。
麋鹿为群已。
牙签玉轴委泥沙。
试问客居何处客无家。
在这凄凉的季节,天空下着凄凉的细雨。
人们都身处这片凄凉之中。
荒凉的村庄里,哪里还有秋花可寻?
只有豆棚和瓜架是我生活的依靠。
我安排好砚墨,却发现没有地方可写。
麋鹿已经成群而去。
牙签和玉轴都被泥沙埋没。
我想问,身为客居的我,何处才是我的家?
作者介绍:钱斐仲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风清新而含蓄,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创作背景:诗作于庚申年(约公元1600年)七夕后二日,作者身处南玉港村,因病卧床,心中感怀,愈发感受到生活的凄凉与孤独。此时正值秋季,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对归属感的渴望。
这首《虞美人》以凄凉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露了作者的孤独与失落。开头的“凄凉时节凄凉雨”直接渲染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接着以“人在凄凉里”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无奈与孤寂。诗中反复出现的“凄凉”二字,不仅传达了环境的寒冷,更是对内心感受的深刻映射。
“荒村无处访秋花”一句,表现出即使在这个季节,作者也难以找到一丝生机与美好,周围的荒凉与凋零让他倍感失落。虽然“豆棚瓜架是生涯”,但这仅仅是生存的依靠,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接下来,诗人谈及“砚墨应无地”,展现出他对创作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文人对生活的追求在此处显得格外悲哀。
最后两句“试问客居何处客无家”则将主题推向顶峰,反映出作者作为一个流浪者的无奈与迷茫,仿佛在问世间何处才是他的归宿。这种对家与归属的思考,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们在异乡生活的孤独感,极具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失落与对归属的渴望展开,展现了人在异乡生活的无奈与对家的思念。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豆棚”和“瓜架”象征什么?
“试问客居何处客无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