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纵笔》

时间: 2025-04-27 18:05:08

诗句

东都宫阙郁嵯峨,忍听胡儿敕勒歌。

云隔江淮翔翠凤,露沾荆棘没铜驼,丹心自笑依然在,白发将如老去何;安得铁衣三万骑,为君王取旧山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08

原文展示:

东都宫阙郁嵯峨,
忍听胡儿敕勒歌。
云隔江淮翔翠凤,
露沾荆棘没铜驼。
丹心自笑依然在,
白发将如老去何。
安得铁衣三万骑,
为君王取旧山河!

白话文翻译:

东都的宫殿高耸入云,让人难以忍受耳边传来的胡人的敕勒歌。
云雾隔着江淮,飞翔的翠凤在天际翱翔,
露水沾湿了荆棘,铜驼已被淹没。
我心中的赤诚依旧存在,
可白发渐生,老去后又能如何呢?
我如何才能获得三万铁骑,
为君王夺回失去的山河!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都:指的是汴京(今河南开封),宋朝的都城。
  • 宫阙:指宫殿、城阙,象征权力和繁华。
  • 胡儿:指北方的胡人,常与中原对立。
  • 敕勒歌:胡人所唱的歌,寓意外族侵扰。
  • 云隔江淮:云雾遮挡了江淮之间的景色,象征遥远和隔绝。
  • 翠凤:指美丽的凤凰,象征吉祥。
  • 铜驼:古代指战马,象征战斗和英勇。
  • 丹心:赤诚的心,表现忠贞。
  • 铁衣:指盔甲,象征战斗的装备。
  • 山河:指祖国的山河,表明对国家的热爱和牵挂。

典故解析:

  • 铜驼:源自古代战马的传说,铜驼象征着战斗的荣耀与失落,寓意着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 敕勒歌:代表外敌的威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愤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爱国情怀,尤其是在国家遭遇危机时,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感。

创作背景:

《纵笔》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之际。陆游深感民族危机,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他对恢复山河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纵笔》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和悲壮情绪的诗作。开篇以“东都宫阙郁嵯峨”描绘了汴京的繁华与高耸,显示出一幅雄伟的都城画面。然而,紧接着“忍听胡儿敕勒歌”,则将繁华与苦痛并置,诗人无法忍受外族的歌声,象征着他对国家失落的痛心。诗中“云隔江淮翔翠凤”,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却因现实的残酷而愈发显得无奈。

随后“丹心自笑依然在”,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赤诚之心未曾改变的坚定态度。最后两句“安得铁衣三万骑,为君王取旧山河”,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渴望振兴国家、恢复旧山河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体现出他心中那份不屈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都宫阙郁嵯峨:描绘了东都的壮丽景象,反映了朝廷的繁华。
  2. 忍听胡儿敕勒歌:表达了对外敌侵扰的愤懑与不满。
  3. 云隔江淮翔翠凤:意象中寓意着希望与梦想,但也透露出遥不可及的无奈。
  4. 露沾荆棘没铜驼:通过荆棘和铜驼的意象,表现了战斗的艰辛与损失。
  5. 丹心自笑依然在:表明诗人心中的忠诚与坚持。
  6. 白发将如老去何:流露出诗人对老去的无奈与忧虑。
  7. 安得铁衣三万骑:渴望得到战斗的装备,表现出对恢复国家的渴求。
  8. 为君王取旧山河:表达为国家复兴而战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都宫阙”与“胡儿敕勒歌”,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丹心”比作赤诚,表现忠贞不渝的情感。
  • 排比:通过“安得铁衣三万骑”强调诗人的急切心情。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复兴的渴望,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与坚定的爱国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阙:象征权力与繁华,反映当时的政治中心。
  • 敕勒歌:象征外族的侵扰,表现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 翠凤:象征希望与美好未来。
  • 铁衣:象征战斗与保卫国家的决心。
  • 山河:象征国家的完整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纵笔》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胡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胡人
    • C. 藏族
  3. 诗中“安得铁衣三万骑”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渴望
    • C. 开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2.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纵笔》均表现了陆游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爱国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描写,后者则更突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选》
  2. 《宋代诗词研究》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南斋二首 奉和圣制清明日 湖上二首 感事 春帖子词·夫人阁十首 三年 寄献澶渊太傅 咏史 直舍饮饯杨子奇 和参政丁侍郎洛下新植小园寄留台张郎中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点底的字 同甘共苦 正伯侨 弓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包含住的成语 燕语莺啼 街谈巷说 礼命 彐字旁的字 有结尾的成语 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刳脂剔膏 龙雕凤咀 丹凤朝阳 追记 薨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