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原误作巫山一段云,兹》

时间: 2025-04-30 23:39:03

诗句

堪嗟万物阴阳内,造化因功。

休论西东。

只在三光秀气中。

公如会得疾安脚,便做飘蓬。

脱了凡笼。

一个真灵入碧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9:03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

堪嗟万物阴阳内,造化因功。
休论西东。只在三光秀气中。
公如会得疾安脚,便做飘蓬。
脱了凡笼。一个真灵入碧空。

白话文翻译:

可叹万物之变化全在阴阳之内,
这是造化的结果,不必再讨论东西之分。
只要在三光(太阳、月亮、星星)的秀气之中,
如果你能理解安定的道理,便可以飘然如蓬。
脱离了世俗的束缚,一个真灵便可以遨游于碧空。

注释:

  • 堪嗟:可叹、可惜。
  • 万物阴阳:万物的变化和存在皆受阴阳之理的影响。
  • 造化:自然的创造、变化。
  • 三光:指太阳、月亮和星星,象征宇宙的光明和气息。
  • 疾安脚:理解安定的道理,心灵得以安宁。
  • 飘蓬:比喻无拘无束的状态,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荡。
  • 凡笼:世俗的束缚。

典故解析:

  • 阴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代表宇宙间的两种基本力量,强调相互依存与转化。
  • 三光:古代对天体的称谓,代表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作品多涉及道教哲理,风格典雅、深邃。
  •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借诗词表达对人生、自然、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对阴阳变化的探讨,表达了对宇宙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命理的思考。诗中开篇即以“堪嗟”二字,体现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继而引出阴阳与造化的关系,强调自然变化的规律。

“休论西东”,则是告诉读者在面对万物变化时,不必拘泥于表象的东西差异,而应关注其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在“三光秀气中”,暗示宇宙间的真理与美好,呼唤人们去感悟天地之道,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

“疾安脚”一句,表明一种知足常乐、心灵自由的境界,仿佛在说,理解了道理,便可以如飘蓬一般无拘无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寻真正的自我,达到与宇宙合一的理想状态。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思,展现了王哲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堪嗟万物阴阳内,造化因功。”: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感叹,强调其内在规律。
    • 第二联:“休论西东。只在三光秀气中。”:提倡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执念,关注宇宙的本质。
    • 第三联:“公如会得疾安脚,便做飘蓬。”:劝导心灵要安定,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 第四联:“脱了凡笼。一个真灵入碧空。”:描述达到真灵状态的理想,展现了自由与超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蓬”比喻自由无拘的状态。
    • 对仗:如“阴阳”与“造化”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探讨了自然变化与内心安宁的关系,强调了道教的哲学思想,提倡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由。

意象分析:

  • 阴阳:象征着变化与和谐,是宇宙的基本法则。
  • 三光:代表自然界的光明与希望,象征着真理与美。
  • 飘蓬: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灵魂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哲的《采桑子 道友问变化》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生的意义
    • C. 万物变化与内心安宁
  2. “疾安脚”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命的无奈
    • B. 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 C. 对物质世界的执念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个人内心与外界的关系。
  • 《登高》杜甫:描绘人生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

诗词对比:

  • 王哲的《采桑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更侧重于道理与心灵的自由,而后者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哲研究》
  • 《道教哲学与文学》

相关查询

送深州吴司马归使幕 赠王逖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 送崔过归淄青幕府 赠长洲何主簿 赠郓州马使君 送蒋员外端公归淮南 送赵陆司兵归使幕 送寿州陈录事 题僧房(一作题慈恩寺振上人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藓的词语有哪些 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仙才鬼才 游移不定 猪突豨勇 包含昧的成语 戈字旁的字 妒贤嫉能 证阐 抬槍 犬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语焉不详 缚束 麻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从善如流 持鳌下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