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神子/江城子》

时间: 2025-05-04 05:53:14

诗句

梅花吹梦过溪桥。

路迢迢。

雪初消。

似恁天寒,诗瘦想无聊。

听得草堂人有语,能几日,是生朝。

乱云深处洗山瓢。

鬓萧萧。

酒红朝。

回首六朝,南北黯魂销。

纵使钟山青眼在,终不似,侣渔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3:14

原文展示

江神子/江城子
作者: 方岳 〔宋代〕

梅花吹梦过溪桥。路迢迢。雪初消。
似恁天寒,诗瘦想无聊。
听得草堂人有语,能几日,是生朝。
乱云深处洗山瓢。鬓萧萧。酒红朝。
回首六朝,南北黯魂销。
纵使钟山青眼在,终不似,侣渔樵。


白话文翻译

梅花的香气随着梦境飘过溪桥,路途遥远,刚刚融化的雪还湿润着大地。
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诗意显得瘦弱无聊。
听说草堂里有人在说话,能有多少日子,这就是人生的早晨。
在乱云深处洗净山瓢,鬓发已白,酒红的晨光映照。
回首往昔六朝,南北朝的幽灵全然消逝。
即使钟山的青眼依然存在,也终究比不上与渔夫和樵夫的惬意相伴。


注释

  1.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的花卉。
  2. 溪桥:指通往山水间的桥,常用以表达与自然的联系。
  3. 路迢迢:形容路途遥远,代表人生的漫长与艰辛。
  4. 草堂:指诗人寄居的简陋住所,象征隐逸与清静。
  5. 生朝:意指人生的朝晨,喻指生命的开始。
  6. 钟山:指南京的钟山,代表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风格清新脱俗,体现了士人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自然美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和政治动乱的背景下,方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江神子/江城子》是方岳的一首佳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梅花”引入,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恰如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路迢迢”一句,描绘了漫长的旅途,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艰辛。在寒冷的天寒中,诗意似乎变得无聊,折射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失落。

“听得草堂人有语”,透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草堂象征着宁静与安逸的生活环境,而“能几日,是生朝”则感慨人生短暂,唤起读者对珍惜时光的思考。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乱云深处洗山瓢”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山水之间的洗净与沉静,给予人以心灵的慰藉。而“鬓萧萧,酒红朝”则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映照出光阴的流逝。

结尾的“纵使钟山青眼在,终不似,侣渔樵”更是将诗人心中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的批判融合。钟山的青眼虽在,但与渔樵的悠闲相比,显得无比苍白,表露出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生活的心声。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梅花吹梦过溪桥”:梅花的香气如梦般飘过溪桥,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路迢迢”:形容旅途的遥远,暗指人生的艰辛。
    • “雪初消”:刚融化的雪,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似恁天寒,诗瘦想无聊”: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诗意的枯竭与无聊。
    • “听得草堂人有语”:草堂中有人谈论,唤起对生活的思考。
    • “能几日,是生朝”:感慨人生短暂,应抓住当下。
    • “乱云深处洗山瓢”:描绘自然的静谧与洗净心灵的美好。
    • “鬓萧萧,酒红朝”:岁月流逝,酒红的晨光映照出诗人的孤独。
    • “回首六朝,南北黯魂销”:回忆往昔,感叹历史的沧桑与消失。
    • “纵使钟山青眼在,终不似,侣渔樵”:即使钟山依旧青翠,也比不上与渔樵的悠然自得。
  2.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的香气比作梦境,表现出美好与理想的追求。
    • 拟人:“草堂人有语”,人物化的描绘,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鬓萧萧,酒红朝”,形成整齐的节奏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社会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1.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2. 溪桥:连接人与自然,象征人生的旅途。
  3. :象征纯洁与新生,暗示希望与转机。
  4. 草堂:隐逸的象征,代表清静与安宁的生活。
  5. 乱云:象征人生的困扰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选择题):

  1.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高洁与坚韧
    C. 财富与荣华
    D. 浪漫与爱情

  2. “路迢迢”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之美
    B. 人生的艰辛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月亮的意象。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天的江景与月光,展现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方岳的意象相似,但情感倾向更为柔和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岳生平与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买陂塘 奉题粟香世丈先生冰泉倡和集,即依酬谷盦元韵 春愁 水窗夜坐和外子 悟后 莲蓬人敬次母氏韵 第六夹山船子颂 第五岩参药山颂 第四道吾深深颂 第三云岩游山颂 第二非但曹溪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阜字旁的字 诣理 眚灾 台禁 天悬地隔 包含偕的词语有哪些 发愤忘餐 包含赜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灂灂 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蔓草荒烟 私字儿的字 耳字旁的字 抚绥万方 娼女 璀璨夺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