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17:59
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
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
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整个诗的意思是:小路上铺满了石子,竹子稀疏地排列着。不是因为想要在这里休息,我几乎就要错过这间山中的小屋。佛像看上去都很好,树林里的花静静地散发着香气。还不需要将清兴尽兴而归,回去时再借用僧人的床榻休息。
诗中提到的“佛像”可以理解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寺庙中的佛像在古代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代表着宁静和安详。而“僧床”则是指僧侣的睡觉地方,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欣赏。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闻名,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杨万里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生活的细节和自然的美。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作于诗人游历途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山水风光和宁静的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宁静生活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小屋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开头两句以“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描绘了小路的坚实和竹子的稀疏,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环境。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并非因为疲惫而想要休息,而是因为被这美丽的环境所吸引,几乎错过了这座山房的美好。
在“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中,诗人通过对佛像和林中花香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最后一句“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则暗示了诗人的心态,他并不急于回去,想要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多留一会儿,甚至希望能借宿在此。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诗中描绘的小路是由什么铺成的?
A. 沙子
B. 石子
C. 草
诗人为什么几乎要错过这座山房?
A. 因为疲惫
B. 因为被美景吸引
C. 因为天黑
诗中提到的“僧床”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床
B. 僧侣的床榻
C. 竹床
王维的作品常常与自然紧密结合,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氛;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借助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内心的思考。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背景,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态度,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