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0:22
怀益之兄
作者:元好问
世故伊川叹,乡情越客音。
天宜他日定,陆已向来沈。
冉冉愁看老,源源事益侵。
谁言易排遣,自分不胜任。
鞭影惊疲马,钟声急暮禽。
局中无旷迹,喧外有幽寻。
梦失名家笔,书存遗子金。
山田和石瘦,茅屋过云深。
春雨蔬成圃,秋霜柿满林。
树阴凉拂席,花气澹盈襟。
宿鹭窥晨汲,孤猿伴暝吟。
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抱璞休奇售,临觞得缓斟。
阿兄团聚日,曾语百年心。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诗人感叹世事的复杂,乡音渐渐被客音所代替。未来的事情似乎会有定论,然而过去的事情却已无法挽回。时光荏苒,愁苦的情绪伴随着年岁的增长。虽然有时想要排遣这些烦恼,但自己却无能为力。马在疲惫中被鞭声惊动,钟声也急促地催促着晚归的鸟儿。身处喧闹的局中却难得安静,外面的世界似乎隐藏着幽静的寻觅。梦中失去了名家的文笔,但留下的书卷却是留给后代的财富。田地与石头在岁月中愈显瘦弱,茅屋隐没在云深处。春雨滋润了菜圃,秋霜则让柿子挂满枝头。树荫凉爽地拂动席子,花香淡淡地萦绕在衣襟上。宿鸟在晨光中窥探水源,孤独的猿猴伴随着黄昏吟唱。溪边的僧人时常询问诗句,野外的客人或许懂得琴音。抱着美玉不急于出售,举杯时也能慢慢斟酒。在与兄长团聚的日子里,曾经诉说过百年的心声。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著名诗人,字仲明,号天池,山西人。他的诗歌以清丽、深情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好问思念兄长之际,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与对世事的感慨,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愁苦。
《怀益之兄》是一首充满思乡与思亲情感的诗作,元好问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人的眷恋。诗中开篇便以“世故伊川叹”引出对世态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复杂人情的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用“天宜他日定,陆已向来沈”阐述了对过去无法挽回的痛苦,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意象的描绘上,诗人通过“春雨蔬成圃,秋霜柿满林”等自然景象,细腻地传达了时间与自然的变化,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为诗作增添了美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求与向往。
最后,诗的结尾“阿兄团聚日,曾语百年心”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兄长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在忧伤中透出一丝温暖,令读者感受到深切的亲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亲情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乡情”指的是什么?
“阿兄团聚日”中“阿兄”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较,元好问的《怀益之兄》同样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但元好问的诗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田园式的宁静感,而杜甫则通过夜晚的寂静增添了情感的沉重感。
以上内容为《怀益之兄》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