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7:06
《麦叹》
作者:元好问
借地乞麦种,徼倖今年秋。
乞种尚云可,无丁复无牛。
田主好事人,百色副所求。
盻盻三百斛,宽我饥寒忧。
我梦溱南川,平云绿油油。
起来望河汉,旱火连东州。
四月草不青,吾种良谩投。
田间一太息,此岁何时周。
向见田父言,此田本良畴。
三岁废不治,种则当倍收。
如何落吾手,羊年变鸡猴。
身自是旱母,咄咄将谁尤。
人满天地间,天岂独吾雠。
正以赋分薄,所向因拙谋。
不稼且不穑,取禾亦何繇。
办作高敬通,恶雨将漂流。
吾贫有滥觞,贤达未始羞。
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缑。
焉知寄食饿,不取丞相侯。
作诗以自广,时用商声讴。
借用土地乞求种麦,幻想今年的秋天。
乞求的种子尚且可以,但没有丁口,也没有牛。
田主是个好事的人,百样东西都想求。
我盼望三百斛的收成,以缓解我的饥寒忧虑。
我梦见溱水南川,绿油油的平原。
起身望向银河,干旱的火焰连绵东州。
四月的草还没有青,所种的粮食又何必投放。
田间我长叹一声,今年何时才能轮回。
我向田父询问,这田本是良田。
三年不耕不种,种的话应该能倍收。
为什么落到我手中,羊年却变成了鸡猴。
我自己像是旱母,咄咄逼人又能怪谁。
天地间人满为患,难道天单独怨我。
正因为赋税分薄,所求却是拙劣的谋划。
不耕作也不播种,收获又从何而来。
办事如高敬通,恶劣的雨水将漂流。
我贫穷得很,贤达的人未曾感到羞愧。
单衣适合于骭,一剑又像蒯缑。
谁知寄食于饿,不取丞相的侯爵。
作诗以自我宣扬,时常用商音歌唱。
元好问,字子美,号葑蕖,金朝诗人,生于金代末年,后期活动于南宋。他的诗歌以深刻的情感和社会观察著称,常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生活的无奈,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麦叹》创作于一个农民生活艰难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农事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的深切感受。诗中反映了当时农民因干旱和社会动荡而面临的生存危机,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麦叹》是一首反映生活艰难的诗作,诗人以“乞种”的方式开篇,展现了对丰收的渴望。整首诗围绕着农业生产的困境展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与现实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借用土地乞求种麦,体现了农民的无奈与卑微。接着,诗人通过对丰收的憧憬,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但随后又被现实的干旱和困境所打击,愈加深沉的愁苦。诗中的“羊年变鸡猴”一语,生动地反映了时运的变化和农民的无奈,表现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此外,诗人在作品中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指责赋税分薄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表达了对贫困现状的不满与反抗。全诗虽以个人的困境为起点,但却延展出对社会、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苦恼,同时也表达了对更好生活的渴望。诗中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的感慨,展现了生存的艰辛与对未来的希望。
《麦叹》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生活艰难的感叹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追忆
诗中“羊年变鸡猴”的意思是?
A. 生活富足
B. 时运的变化
C. 农田丰收
D. 生活稳定
诗中提到的“乞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自信
B. 无奈
C. 愤怒
D. 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