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16
落峡飞流散不收,湍声汹汹动高秋。也应嫌被红尘浣,才近山门便洑流。
溪水从峡谷中飞奔而出,散落而不再聚集,急湍的水声在高秋时节显得格外汹涌。也许是因为厌倦了世俗的纷扰,才在接近山门时就开始奔流不息。
“红尘”常用来指代世俗的烦恼和不安,源自佛教文化,代表世间的纷扰与虚幻。诗中提到的“山门”,则暗喻一种归隐的生活态度,诗人在此希望脱离红尘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方,号天籁,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文学评论家。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抒情、咏怀见长,尤以词作闻名。
《黄华峪十绝句》是元好问在黄华峪游览时所作,描写了那里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此诗是在高秋时节写成,正是大自然最为壮丽的时刻,诗人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季峡谷中奔流不息的溪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通过“落峡飞流散不收”展现了水流的急促与壮观,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湍声汹汹动高秋”则将听觉与视觉结合,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气氛,声响的急促与环境的凄美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也应嫌被红尘浣”,显示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超脱的心情。通过“才近山门便洑流”,诗人表达了在接近自然的过程中,内心的纷扰得到了一定的解脱,水流象征着心灵的释然与自由。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水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迁,红尘则代表着人世间的烦恼和纷扰,诗人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世的关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主题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表达了在自然中获得心灵解脱的深刻感悟。
“落峡飞流散不收”中的“落峡”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红尘”主要指代什么?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