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6:20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
作者:曹德 〔元代〕
隐居鸱夷革屈沉了伍胥,
江鱼腹葬送了三闾。
数间谏时,独醒处,
岂是遭诛被放招伏?
一舸秋风去五湖,
也博个名传万古。
村居新分下庭前竹栽,
旋篘得缸间茅柴。
娩壬弹鸡,和根菜,
小杯盘曾惯留客。
活泼剌鲜鱼米换来,
则除了茶都是买。
茅舍宽如钓舟,
老夫闲似沙鸥。
江清白发明,
霜早黄花瘦,
但开樽沉醉方休。
江糯吹香满穗秋,
又打够重阳酿酒。
枫林晚家家步锦,
菊篱秋处处分金。
羞将宝剑看,
醉把瑶琴枕,
没三杯著甚消任。
若论到机深祸亦深,
却不是渊明好饮。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恬静与自在。诗人在鸱夷山隐居,感叹伍胥的屈辱和三闾大夫的悲惨命运。诗人自问,自己是否也是遭受诛杀而隐匿于此?他在秋风中划船游荡,渴望名声流传千古。在村庄里,新栽的竹子在庭前,灶台上炊烟袅袅,鸡蛋和根菜的清香萦绕,过去热情招待客人的情景依旧。而如今,虽然生活简单,除了茶水,其他食物都需购买,但他依然感到惬意。茅舍宽敞如钓舟,自己悠然自得如沙鸥。看着江水清澈,白发苍苍,霜早已来临,花也变得瘦弱,唯有沉醉于酒中,才能忘却一切。秋天的江米香气四溢,重阳节的酒酿也已准备好。傍晚时分,枫林如锦,菊花盛开,金黄遍地。诗人羞于拿出宝剑,醉卧于瑶琴之上,三杯酒下肚,心中无忧。如果谈到深邃的机变与祸患,那也不是陶渊明所享受的饮酒乐趣。
作者介绍:曹德,元代诗人,与许多文人一样,追求隐居生活,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在元代,诗人面对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冲突,选择隐居,借此诗表达对过往的思考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隐居的自在与宁静。诗作开篇以历史人物伍胥与屈原的悲剧引入,反映出诗人在历史与现实间的思索。诗人用“隐居”这一主题,表达对个人理想的追求,然而却又无奈于历史的沉重。
诗中细腻的日常生活描写,如“庭前竹栽”和“缸间茅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小杯盘曾惯留客”则传达了人际交往的温情。诗人在此过程中逐渐沉醉于酒中,忘却烦恼,体现了他对世俗的超然与洒脱。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展现出丰收的喜悦与自然的美好。诗人清晰的意象,如“江糯吹香满穗秋”,不仅引起读者的视觉想象,更引发对生活本质的思考。诗的最后,诗人提到陶渊明,似是在强调对饮酒的真实享受与对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调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强调在纷扰的世俗中,简单的生活与沉醉于自然之中,才是最真实的幸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伍胥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屈辱?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哪个季节的节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的详细解析和赏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