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月五日西郊口占》

时间: 2025-04-26 03:40:58

诗句

晴日西郊按物华,东风寒峭帽檐斜。

江梅已辨调羹事,交割春光与杏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8

原文展示

二月五日西郊口占
作者: 周端臣 〔宋代〕

晴日西郊按物华,
东风寒峭帽檐斜。
江梅已辨调羹事,
交割春光与杏花。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西郊,春天的气息渐渐显露;
东风虽然寒冷,却让帽檐微微倾斜。
江边的梅花已经开始显露出春天的气息,
春光正与杏花交相辉映。

注释

字词注释

  • 物华:指自然界的美好景色。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常常代表春风带来的温暖。
  • 冷峭:寒冷而锐利。
  • 调羹事:调羹指盛汤的勺子,暗指春天的美好滋味。
  • 交割:比喻春光与花朵的相互交融。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江梅与杏花,常用于描写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其诗风华丽而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二月,恰逢春天来临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二月五日西郊口占》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诗人周端臣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二月春天的初现与自然美的和谐。首句“晴日西郊按物华”以晴朗的天气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西郊自然的美好正如诗人所按下的“物华”一般,令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东风寒峭帽檐斜”则是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微寒,寒风虽冷,却也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体现出春天的复杂性和微妙的变化。

“江梅已辨调羹事”一语,梅花在春天中绽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调羹”一词巧妙地引入了春天的滋味,暗示了春天的丰盈与美好。而最后一句“交割春光与杏花”则把春天的光辉与花朵的盛开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春意盎然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令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日西郊按物华:描绘出晴朗的日子,西郊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 东风寒峭帽檐斜:寒冷的东风虽刺骨,但又是春天的象征,帽檐微斜暗示着春的来临。
  3. 江梅已辨调羹事:江边的梅花已经开出,暗示着春的滋味与生命的开始。
  4. 交割春光与杏花:春光与杏花的交融,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丰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与花朵的交融比喻为“交割”,生动形象。
  • 对仗:如“晴日西郊”与“东风寒峭”,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日:象征明朗和希望。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
  • 江梅: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杏花: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D. 夏天
  2. “江梅已辨调羹事”中的“调羹”指的是什么?

    • A. 盛汤的勺子
    • B. 食物
    • C. 颜色
    • D. 风景

答案

  1. B. 春天
  2. A. 盛汤的勺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周端臣的描写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看到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观时的不同风格,周端臣更注重细腻的春天气息,而王之涣则着重于壮阔的山河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张恭甫正字折赠馆中碧桃,因次子充韵 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 邻山县 寺庄 春晚 夔州竹枝歌九首 其二 寄题西湖并送净慈显老三绝 九月五日晴暖步后园 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 其二 水精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味索然 寻寻 靑字旁的字 包含眚的词语有哪些 坤表 疑团莫释 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知大体 鱼釜尘甑 忠谠 禾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便宜 私悦 宝盖头的字 歹字旁的字 圆孔方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