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5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53:48
作诗谁道有梯阶,当下由人肯放开。
字字不为声病缚,知君得处自天来。
谁说作诗一定要有固定的格式和步骤?只要心中有灵感,随时都可以自由表达。每一个字都不应该被声韵的束缚,真正的才华是来自于对诗意的自然领悟。
作者介绍:张镃(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镃的创作生涯中,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自由的追求,可能是在面对当时流行的诗歌格式和规范时,表达了他对传统束缚的不满和对个性化表达的向往。
这首诗展现了张镃对诗歌创作自由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他以“梯阶”来象征诗歌创作的格式和规则,指出这些规则并非创作的必要条件。诗人认为,创作不应受限于声韵的约束,而应以真实的情感和灵感为基础。每一个字的选择都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真实反映,而非迎合外在的形式需求。这种观点不仅反映了张镃的个性,也代表了一种更为开放的诗歌创作理念,强调内心感受与外部形式的和谐统一。诗的最后一句“知君得处自天来”,更是强调了天赋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自然灵感的尊重与推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强调诗歌创作的自由与个性,反对形式主义,倡导内心真实感受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梯阶”象征什么?
A. 诗歌的自由
B. 诗歌的格式和规则
C. 自然的灵感
D. 个人的情感
诗人认为,创作中每一个字应该如何?
A. 受声韵的限制
B. 自由表达内心感受
C. 符合传统的格式
D. 迎合大众的口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作品相比,张镃的诗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自由和真实感受,而李白则常常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出对个性化诗歌创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