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天仙子 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8 15:04:59

诗句

双鬓但将蝴蝶赛。

露花油好嫌香大。

吴阊学得牡丹头,钗不戴。

珠不爱。

只有一枝兰作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4:59

原文展示:

双鬓但将蝴蝶赛。露花油好嫌香大。吴阊学得牡丹头,钗不戴。珠不爱。只有一枝兰作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女子的容貌和气质。她的双鬓犹如蝴蝶般轻盈,脸上涂抹的花露香气浓郁却不想过于浓烈。她的妆容仿佛学着牡丹花的华丽,但并不佩戴钗饰,也不在意珠宝,唯独依靠一枝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优雅风姿。

注释:

  • 双鬓:指的是两边的鬓发,这里形容女子的美丽。
  • 蝴蝶赛:形容鬓发的轻盈和灵动,像蝴蝶一样。
  • 露花油:指一种香水,通常用花露或香油制成。
  • 吴阊:可能指古代吴地的名人或风俗,这里可能暗指华丽的装饰。
  • 牡丹头:意指华美的发型,牡丹象征富贵美丽。
  • 钗不戴、珠不爱:强调女子不在乎饰品,表现出一种洒脱态度。
  • 兰作态:兰花象征高雅,这里用来表现女子的气质。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牡丹”与“兰”分别象征着不同的美。牡丹被称为“花王”,象征富贵与华丽,而兰花则象征清雅、高洁。本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内涵与外表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8年-1640年),明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歌、散文,风格清新,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美的追求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内在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天仙子》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对比,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独特气质。诗中“蝴蝶”与“兰”作为意象,传达了轻盈与优雅的结合。女子的外表并不追求奢华的饰品,而是更重视气质的展现,显示出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的语句简练,却又饱含深意。通过细致的描写,诗人将这位女子的个性与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一句“只有一枝兰作态”,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女性美的独特理解。

在文化内涵上,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美丽的容貌,更在探讨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修养与气质的展现。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双鬓但将蝴蝶赛”:描绘女子的鬓发轻盈动人,似蝴蝶翩翩起舞。
    • “露花油好嫌香大”:香气虽好,但不喜欢过于浓烈。
    • “吴阊学得牡丹头”:模仿华丽的牡丹发型,显示出对美的追求。
    • “钗不戴。珠不爱。”:不在乎装饰品,表现出一种洒脱。
    • “只有一枝兰作态。”:兰花象征清雅,突出女子的独特气质。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蝴蝶”比喻女子的美丽与轻盈。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牡丹与兰分别象征外在华丽与内在优雅。
  • 主题思想:这首诗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表现出女子对于外在华丽的拒绝与对内涵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蝴蝶:象征轻盈与美丽,暗示女子的娇美。
  • 兰花:象征高洁与优雅,传达女子的内涵与气质。
  • 牡丹:象征华丽与富贵,用以对比女子的独特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女子的鬓发?

    • A. 兰花
    • B. 蝴蝶
    • C. 牡丹
  2. 诗中女子是否在乎饰品?

    • A. 是
    • B. 否
  3. “吴阊”指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西方
    • C. 吴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作多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女性内心世界,屈大均则更注重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结合。
  • 苏轼的作品中常有豪放的气质,而屈大均的诗则多了一份清新与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子夜歌三首 其一 子夜歌 其十一 子夜歌 其十 子夜歌 其九 子夜歌 其七 子夜歌 其六 子夜歌 其五 子夜歌 其四 子夜歌 其三 子夜歌十六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扬扇 房主 茕茕无依 千人一面 氏字旁的字 伪薄 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水府 鼎鼎有名 辰字旁的字 阿谀顺旨 旗开头的成语 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嚼字咬文 建之底的字 逾墙窥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