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甘州遍 阅江楼观射,和唐人毛文锡韵》

时间: 2025-05-03 18:58:24

诗句

崧台暖,斜日海天低。

角弓齐。

雁行阵里,风轮丝上,危楼百尺听鸣鼙。

营帐北,女墙西。

报道右晴初注,惝恍意犹迷。

遥嘶影,碧草趁霜蹄。

靖蛮奚。

何须铁骑,一矢上云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8:24

原文展示:

甘州遍 阅江楼观射,和唐人毛文锡韵
作者:董元恺 〔清代〕

崧台暖,斜日海天低。角弓齐。
雁行阵里,风轮丝上,危楼百尺听鸣鼙。
营帐北,女墙西。报道右晴初注,惝恍意犹迷。
遥嘶影,碧草趁霜蹄。靖蛮奚。
何须铁骑,一矢上云梯。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崧台上,斜阳照耀着低垂的海天。
弓箭整齐地排列着。
在雁阵中,风轮轻扬,百尺高的危楼传来战鼓的声音。
营帐在北,女墙在西。
听说天气刚刚转晴,心中恍惚依然迷惘。
远处传来嘶鸣,碧草上留有霜蹄的痕迹。
靖蛮的士兵,
何必依靠铁骑,只需一箭就能登上云梯。


注释:

  • 崧台:指高台,象征一个高地,可能是用来观赏的地点。
  • 鸣鼙:鼙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于战争时的号角声。
  • 女墙:指城墙的上部,通常有女儿墙的构造,用于防御。
  • 惝恍:形容心神恍惚,迷惘的状态。
  • 靖蛮:指镇压蛮夷的军队。

典故解析:

“铁骑”和“云梯”在古诗中常用于描述战争和攻城的场景,象征着军事力量和战争策略。“靖蛮奚”则提到对外敌的作战,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边疆稳定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景抒情,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是国家多次征战、边境局势复杂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场面与自然景色,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崧台暖,斜日海天低”开篇,描绘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环境,给人一种安逸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战斗的气氛逐渐加重,尤其是“危楼百尺听鸣鼙”一语,不仅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也对比了温暖的自然景象与战事的严酷。诗中“何须铁骑,一矢上云梯”更是流露出对战争策略的思考,表达了对智慧和勇气的崇尚。整首诗在描写自然和战争的对比中,展现出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董元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带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崧台暖,斜日海天低:描绘温暖的高台,斜阳映照着辽阔的天空,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角弓齐:弓箭整齐,暗示战斗准备已就绪。
  3. 雁行阵里,风轮丝上:比喻雁阵和战斗中的气氛,展现出一种动感。
  4. 危楼百尺听鸣鼙:高楼上听到战鼓的声音,暗示战争的紧迫。
  5. 营帐北,女墙西:地理位置的交代,为战争背景提供了具体的场景。
  6. 报道右晴初注,惝恍意犹迷:战事与天气的变化引发心中的迷惘。
  7. 遥嘶影,碧草趁霜蹄:远处的马蹄声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迹,生动体现出战争的痕迹。
  8. 靖蛮奚:对外敌的警惕,表现了国防的必要性。
  9. 何须铁骑,一矢上云梯:强调智勇双全,靠智慧而非单纯的力量,可以达到目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行阵”、“霜蹄”,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许多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连续的动作描写,增强了诗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与自然的对比,反映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 崧台:象征高远与希望,提供一个观察的视角。
  • 战鼓:象征战争的召唤,传递紧迫感。
  • 霜蹄:象征战斗的痕迹,体现战争对自然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崧台”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的宁静
    • C. 高处的观察点
  2. “何须铁骑,一矢上云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 依赖力量
    • B. 崇尚智慧
    • C. 对战争的恐惧
  3. “惝恍意犹迷”是什么意思?

    • A. 心中清晰
    • B. 心中迷惘
    • C. 心中愤怒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1. 《将进酒》与《甘州遍》

    • 李白的《将进酒》更侧重于对人生的豪情,表达了对自由与欢乐的追求,而董元恺的《甘州遍》则更关注战争的沉重与思考,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 《春望》与《甘州遍》

    • 杜甫的《春望》充满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与董元恺的对战争的思考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诗更倾向于悲愤,而董元恺则在战争的描写中加入了对智慧的崇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元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战争与文化的交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花阴 次李漱玉韵 醉花阴 醉花阴·月夜即事 醉花阴 九日 醉花阴 醉花阴 暮春日,谨步家慈原韵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祧的词语有哪些 驱疟 包含娇的成语 捉衿肘见 味同嚼蜡 石尤风 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攴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商任 无字旁的字 白役 搢绅先生 不知藋蕫 忠实心诚 以咽废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