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6:56
发翠斜溪里,
蓄宝宕山峯。
抽茎类仙掌,
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
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
空照舞衣缝。
这首诗描写了溪水边的翠绿,山峰如宝藏一般高耸。诗人把竹子比作仙人掌,光芒似蜡烛的龙在闪烁。飞蛾在灯光周围盘旋,轻盈的花瓣层层叠叠。孤独的我在思念的黄昏中,空寂的光照在舞衣的缝隙上。
谢朓(464年-499年),字希声,号永宁,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杂咏 灯》是谢朓在特定场景下写作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风景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诗中灯光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温暖,也暗示了孤独与思念。
这首诗以灯光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及内心情感的细致描绘。诗的开篇从“翠”字入手,生动描绘了溪水和山峰之间的美丽景象,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生。“抽茎类仙掌”则引入了植物的形象,暗示着生命的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衔光似烛龙”更是将光明与神秘结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飞蛾在光晕中翩翩起舞,象征着对光明的追逐与向往。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将个人的思念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透露出一种孤独与空寂的氛围。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也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灯光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孤独的思念,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情感细腻而深刻。
诗中“发翠”指的是什么?
A. 绿色植物的生长
B. 灯光的明亮
C. 诗人的思念
“飞蛾再三绕”中,飞蛾的行为象征什么?
A. 追求光明
B. 寻找食物
C. 逃避黑暗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诗人的孤独思念
C. 灯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