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58
一庭明月半庭花,
矫首行行学八叉。
银汉无声光皎洁,可曾见到泛仙槎。
庭院里明亮的月光洒在半边花丛上,我昂首阔步,仿佛在学习那高高的八叉步。银河静静流淌,光辉皎洁,你可曾见到那轻盈的仙舟在水面上漂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仙槎”指的是古代神话中仙人所乘的船。提到仙舟,通常与神仙、梦境、超凡脱俗的境界有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杜芷芗,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生平多次往返于海内外,其诗风清新、朴素,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之际,庆祝团圆之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开头的“一庭明月半庭花”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月光下花丛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意境。接下来的“矫首行行学八叉”,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了他在此刻的心境,仿佛在学习一种优雅的姿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银汉无声光皎洁”展现了银河的静谧和皎洁,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可曾见到泛仙槎”,则引入了神话元素,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表现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美的赞美,更引发了对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中秋节团圆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银汉”指的是:
A. 大海
B. 银河
C. 河流
“矫首行行”中的“矫”意为:
A. 直立
B. 高昂
C. 弯曲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现对自然的向往?
A. 山川
B. 明月与花
C. 大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