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村老》

时间: 2025-04-27 03:46:19

诗句

肉死皮乾垂鬓丝,寻暄扶杖向东篱。

文王没后无人问,直至而今大半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19

原文展示:

肉死皮乾垂鬓丝,
寻暄扶杖向东篱。
文王没后无人问,
直至而今大半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村老,身体虚弱,头发斑白。他在东篱旁寻求温暖,借着拐杖慢慢行走。自从文王去世后,便没有人关心他,直至如今,乡里的人大多生活在饥荒之中。

注释:

  • 肉死皮乾:形容老人的身体衰弱,肌肉消瘦,皮肤干枯。
  • 垂鬓丝:指老人的白发,鬓发垂落,显得苍老。
  • 寻暄:寻找温暖、亲切的交往。
  • 扶杖:用拐杖行走,表示年老体弱。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可能暗示隐居的生活。
  • 文王:指周文王,历史上贤明的君主,诗中暗示对权力与关怀的渴望。
  • 无人问:无人关心,表示孤独与被遗忘的境遇。
  • 大半饥:大多数人依然生活在饥饿中,反映社会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存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变迁的时代。其作品多关注人间疾苦,体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农村的衰败与民生的困苦。诗中通过描写一位孤独的老者,折射出社会对弱者的漠视与无情。

诗歌鉴赏:

《村老》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年老的村民,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人们生活的艰难。诗的开头“肉死皮乾垂鬓丝”,生动地刻画了村老的衰老形象,令人感到心痛。随着对老者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接着,老者“寻暄扶杖向东篱”,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老者对温暖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在孤独中寻求依靠的无奈。东篱作为一个隐喻,可能象征着他向往的理想生活或失落的乡愁。

而后两句则引入了历史背景,提到“文王没后无人问”,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当下的反思。文王作为贤明的君主,象征着理想中的关怀与治国理政的智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大多数人依然在饥饿中挣扎,体现了社会的矛盾与不公。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悲凉与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社会遗忘的老者形象,发出了对人性关怀的呼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肉死皮乾垂鬓丝:描述老者身体的衰弱和外貌的苍老。
  • 寻暄扶杖向东篱:表现他在孤独中寻找温暖的心情。
  • 文王没后无人问: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冷漠。
  • 直至而今大半饥:强调了当下的困境与不幸。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肉死皮乾”形象地表达了老者的衰弱。
  • 对仗:全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村老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关怀的渴望和对社会冷漠的控诉,反映了时代的悲剧与人们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老:象征着被时代遗忘的弱者。
  • 东篱:隐喻着归属感与温暖的渴望。
  • 文王:代表着理想中的管理者与社会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肉死皮乾”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青春活力
    • B. 身体虚弱
    • C. 富贵荣华
  2. “文王没后无人问”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每个人都在关心文王
    • B. 历史人物的关怀消失
    • C. 文王仍然活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的关注,揭示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两者都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间的苦难,但马存的作品更为直接地指向了个人的孤独与被遗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相关诗人传记与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中柳/谢池春 闺情 风中柳 小山泉阁 风中柳 春归咏燕 风中柳 风中柳 风中柳 风中柳 春夜听雨,各拈一阕。长卿《雨中花》,幼如《雨霖铃》,不害《少年游》,予得《风中柳》 风中柳 惜海棠并哭舍妹 风中柳 宿西溪精舍,和陈眉公韵 风中柳 閒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活沙 弓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脱皮掉肉 不择手段 亚姑 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浊泽 焅毒 犬字旁的字 雕章琢句 采字旁的字 滥官酷吏 包含寥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捉襟肘见 包含揉的词语有哪些 文星高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