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1:29
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
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
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
花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
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坏。
在山中,明月高挂,芳香四溢。我与老朋友把酒赏月,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溪水潺潺,映照着千丈的水面。花枝上簇拥的花如同雪花般洁白,而那些杂草则像网一样散落。自从分别后,心中常常思念,难道有何不同于封闭的心扉呢?
作者介绍:谢朓(约384年-约436年),字希文,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丽婉约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谢朓与友人相聚之际,表达了他与友人共赏明月、饮酒作乐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谢朓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对友情的珍视。开篇描绘了山中明月的美丽,芳香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随后,诗人引入故人和饮酒赏月的场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远山的翠色和溪水的流淌,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也隐喻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花枝和杂草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思念的苦涩。花枝如雪,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而芜丝的杂乱则反映了世事的变迁与复杂。最后,诗人感叹别后相思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孤独的感受。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美,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谢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象与深厚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月”指的是什么?
A. 清新的空气
B. 美丽的月亮
C. 高山的风景
D. 清澈的溪水
诗的最后一句“何嗟异封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人生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满意
诗中“花枝聚如雪”这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的全面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