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庭芳 赠骆先生刘石二先生》

时间: 2025-05-09 01:30:01

诗句

诸公学道,莫学奇怪。

无为无作无赛。

百不歌中四句,偈内持戒。

身心木雕泥捏,遇千魔、万难不采。

常宁耐,常宁耐常耐,宁耐宁耐。

悟彻观天之道,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

常处真常常应,常静常在。

真常真欢真乐,现真如、超越三界。

真无坏,真无坏,无坏无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0:01

原文展示

满庭芳 赠骆先生刘石二先生
马钰 〔元代〕

诸公学道,莫学奇怪。
无为无作无赛。
百不歌中四句,
偈内持戒。
身心木雕泥捏,
遇千魔万难不采。
常宁耐,
常宁耐常耐,
宁耐宁耐。
悟彻观天之道,
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
常处真常常应,
常静常在。
真常真欢真乐,
现真如超越三界。
真无坏,
真无坏,无坏无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劝诫朋友们学习道理时,不要追求奇特。应当无为而治,不争不斗。诗中有四句,偈语中要持守戒律。身心如木雕泥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动摇。要常常忍耐,要有恒心。领悟天道,掌握天行的重要,那就是和谐安泰。时常处于真实的状态,常常保持宁静。真实的常态,带来真正的快乐,超越了三界的束缚。真正的无坏,永远是无坏的。

注释

  • 无为: 道教思想,指不刻意作为,顺应自然。
  • 持戒: 持守戒律,指修行者应遵守的规范。
  • 千魔万难: 形容经历很多困难和考验。
  • 交泰: 和谐安宁的状态。
  • 三界: 佛教用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精通道教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他的诗作多以哲理深邃著称,常常融合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马钰与骆先生及刘石二先生交往期间,意在传达道教的哲学思想,鼓励朋友们在修道过程中保持真实与宁静的心态。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体现了道教的无为思想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诗中首先劝勉朋友们学习道理时要避免追求表面的奇特,而应专注于真实的内心修养。诗的开头通过“无为无作无赛”三句,直接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纷扰的世俗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用“身心木雕泥捏”比喻身心的脆弱与易受外界影响,强调在面对种种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坚定。反复的“常宁耐”不仅是对朋友的叮嘱,也是诗人自己修行的心声,表达了在修道过程中需要的耐心与毅力。

进一步,诗人提到“悟彻观天之道”,强调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和把握,这种领悟是通往和谐安泰的关键。最后,诗人总结出“真常真欢真乐”,表现出内心宁静后的真实快乐,这种快乐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状态。

整首诗气韵悠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令人思考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宁静与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公学道,莫学奇怪。
    劝告大家学习道理时,不要追求奇特的形式。

  • 无为无作无赛。
    强调无为而治的道理,不要争斗与竞争。

  • 百不歌中四句,
    指诗中有四句要牢记。

  • 偈内持戒。
    在偈语中要守住戒律,保持内心的纯净。

  • 身心木雕泥捏,
    比喻身心的脆弱和易受外界影响。

  • 遇千魔万难不采。
    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 常宁耐,常宁耐常耐,宁耐宁耐。
    强调持之以恒的耐心,反复强调以增强记忆。

  • 悟彻观天之道,
    领悟天道的真谛。

  • 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
    掌握天行的关键,自然会达到和谐的境地。

  • 常处真常常应,常静常在。
    常常保持真实和宁静的状态。

  • 真常真欢真乐,现真如超越三界。
    真实的常态带来真正的快乐,超越了三界的束缚。

  • 真无坏,真无坏,无坏无坏。
    反复强调真正的无坏永远是无坏的。

修辞手法

  • 比喻: “身心木雕泥捏”形象地描绘了身心的脆弱。
  • 对仗: 诗歌的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传达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在学习和修行过程中坚持真实与宁静的重要性,倡导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雕泥捏: 象征脆弱与易变的身心。
  • 千魔万难: 代表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真常: 指真实的常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学习道理时要保持真实与宁静
    C. 追求奇特的表现

  2. 诗中提到的“身心木雕泥捏”用来比喻什么?
    A. 强壮的身体
    B. 脆弱与易受影响的身心
    C. 高尚的品德

  3. “常宁耐”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急躁
    B. 坚持与耐心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道家经典,探讨无为而治的思想。
  • 《心经》:关于空与有的哲学探讨,反映了佛教的思想。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满庭芳》在对内心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静夜思》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情感,而《满庭芳》则关注于修道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青玉案 寄刘仲泽 青玉案二首 其二 青玉案二首 其一 青玉案(守岁) 青玉案(春暮) 青玉案 彦成以他故去,作此怀之 读画齐本玉 青玉案 清明归途,用东坡韵 青玉案·怀黄申甫北平 青玉案 青玉案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口没遮拦 羽字旁的字 慧中秀外 瓢箪 越瘠秦视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居穷守约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人民陪审员 青字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包含属的词语有哪些 郊学 明哲 肥吃肥喝 皮弁素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