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0:49
满庭芳 登道场山作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一雨催凉,千崖吐秀,万壑争效潺湲。
暂停篮笋,携杖翠微间。
点点龙鳞玉甃,堪怜处屐齿敲悭。
朱栏外,粘天万顷,七十二峰间。
呼尊誇更有,松飙凤吹,云岫鸦鬟。
又谁送黄鹂巧唱绵蛮。
漫问何山最好,争应道还有何山。
能移兴,新晴月色,飞步上孱颜。
一场雨水带来了凉意,千座山崖争相展现出秀美的姿态,万壑山谷中流水潺潺。
我暂时放下手中的篮笋,携杖漫步于翠绿的山间。
点点似龙鳞的玉石,令人怜惜的是那被鞋齿轻轻敲打的地方。
朱红的栏杆之外,万顷的天空粘在七十二座山峰之间。
呼朋唤友,夸赞山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松风吹拂,云岫如同女子的盘发。
又有谁能送来黄鹂巧妙地唱着绵延的曲调呢?
随便问问,哪座山是最美的,想必还有更多美丽的山峰存在。
能激发情怀的,是那新晴的月色,我轻快地踏步向着山巅迈去。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善于山水诗的创作,作品多描绘自然之美,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道场山,王世贞游历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对山水景色的热爱与欣赏。
《满庭芳 登道场山作》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抒发游子情怀的诗。开篇以“一雨催凉”引入,展现出雨后的凉爽气息,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接着描绘了千山吐秀、万壑潺湲的壮丽景观,生动地突显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放下手中的篮笋,携杖漫游于翠绿的山间,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游览氛围。
诗中通过“朱栏外,粘天万顷,七十二峰间”的描绘,展现了宏伟的山脉和辽阔的天空,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尤其是“呼尊誇更有,松飙凤吹,云岫鸦鬟”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的震撼。
最后,诗人以“漫问何山最好”结束,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意在传达一种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与哲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崖吐秀”意指:
A. 千山秀美
B. 千崖凶险
C. 千崖无人
D. 千崖崩塌
“朱栏外,粘天万顷”中的“朱栏”指:
A. 红色的栏杆
B. 朱红的石头
C. 朱色的花朵
D. 朱色的鸟
整首诗的主题是:
A. 对人情的感慨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世贞与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有相似之处,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但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哲思。王世贞则在细腻的描写中更显生动,且富有互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