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4
落齿
作者: 韩愈 〔唐代〕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去年掉了一颗牙,今年又掉了一颗。
突然间掉了六七颗,掉牙的势头似乎还没有停止。
剩下的牙齿也都在摇动,看来掉牙应该是开始了。
回忆起最初掉一颗时,心中只觉得有些羞耻。
等到掉了两三颗,才开始担忧衰老和死亡。
每当牙齿将要掉落时,心中总是非常惧怕。
叉着的牙妨碍吃东西,倒也害怕漱口水。
最终我将要失去牙齿,心情就像山崩一样。
现在掉牙已经习惯,看到掉牙的样子很相似。
余下的二十多颗牙,依次都知道会掉落。
如果每年掉一颗,恰好可以支撑两年。
如果牙齿都掉光,那与渐渐的衰老也无异。
人们说牙齿掉落,寿命自然难以依托。
我说人生有限,长短皆是死亡。
人们说掉了牙齿,左右的人都惊讶地看着。
我说庄周曾说过,木雁各有各的喜好。
说错话保持沉默固然好,嚼烂了的东西也还算美味。
因而歌而成诗,偶尔让妻儿惊讶。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落齿》是韩愈在年老时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衰老和死亡的思考。诗中通过掉牙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身生命的深刻反思。
韩愈在《落齿》中以掉牙作为象征,细腻地描绘了衰老的过程及其带来的心理感受。诗中通过逐年掉落的牙齿,表现出作者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和无奈。诗的开头用简单的叙述引出主题,随后逐渐深入,表达了由掉落一颗牙到不断掉落的恐慌感。尤其是“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衰老与死亡的联系,显示出一种无力感。
韩愈不仅仅是在描述身体的变化,更多的是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他认为,生命是有限的,长短皆不可依托于外物。与其恐惧不如坦然面对,正如他引用的庄子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喜好,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豁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乏生活的细节,展现了韩愈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他选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传达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理解。
《落齿》通过对牙齿掉落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衰老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掉牙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反映。通过牙齿的掉落,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对衰老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落齿》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掉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韩愈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衰老的理解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韩愈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引发深思,而王之涣则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皆在反映对生命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