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8:24
更奇毛,难自秘,时乐名闻。
记湘州尚炳遗文。
体金精,含火德,羽翼缤纷。
秦宫入后,锁深笼一片红云。
想玉壶,曾浴处,色染灵芸。
正翩翩琥珀缨裙。
语分明,情婉转,报主恩勤。
春多忆侣,喜丹丘赤凤为群。
这只红鹦鹉的羽毛更为奇特,难以隐秘,其乐趣和名声在时下广为人知。
我还记得湘州的尚炳遗留下来的文才。
它的身躯如金般精致,蕴含着火的特性,羽翼如彩云般纷繁。
入秦宫后被锁在深笼中,笼中却是一片红霞。
我想起那玉壶,曾经沐浴的地方,色彩染上了灵动的云彩。
如今它翩翩而舞,像琥珀做的缨裙。
它的声音清晰,情感柔婉,报答主人的恩情勤恳。
春天多想念伴侣,喜爱那丹丘上的赤凤群。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字秉文,号云庵,晚号静庵,著有《云庵诗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关注自然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于自然与生活情感的追求,作者通过对红鹦鹉的描写,寄托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飞乐 其二 又咏红鹦鹉》是董元恺对鹦鹉生动形象的刻画,诗中不仅展现了鹦鹉的美丽与自由,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束缚与离别的感慨。开篇提及鹦鹉的羽毛,强调其独特的美感,暗示其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接着,诗人回忆湘州的尚炳,展现出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
“秦宫入后,锁深笼一片红云”,这一句充满了隐喻,鹦鹉的美丽被禁锢在笼中,象征着在权力与奢华背后,生命的自由受到压制。后面提及的“玉壶”和“琥珀缨裙”,则是对美的追求与向往,突显了生命的灵动与多彩。最终,诗人以“春多忆侣”收尾,表露出对伴侣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鹦鹉为主线,结合对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伴侣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感伤。
诗词测试
红鹦鹉的羽毛在诗中比喻为什么?
A. 红云
B. 玉壶
C. 琥珀
诗中提到的湘州尚炳是?
A. 一种鸟
B. 一个文人
C. 一个地方
诗人对鹦鹉的态度是?
A. 赞美与向往
B. 忽视
C. 憎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