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52
作者:黄侃 〔近代〕
诧颠风断渡,谁迓汝,过江来。
算卧雨相如,伤秋宋玉,忽展愁怀。
幽斋。下尘凝榻,况留人丛桂也将开。
别后诗篇几许,烦君一一推敲。
清才。眼底谁侪。
松谡谡,绝氛埃。
正乍别匡庐,下山双屐,犹带莓苔。
徘徊。咏招隐士,误佳游鼙鼓动江隈。
欲补前时俊约,明朝试访琴台。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刘生来访的欢喜,然而由于天气的阴雨,心中却又涌起了一丝愁苦。诗人回忆离别后的日子,感慨相见的珍贵,希望能再次交流诗篇。词中描绘了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过往时光的思念。
黄侃(1885-1934),字承天,号静庵,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生于湖南,后移居北方,精通古文和诗词,尤其在词作上有独特的风格,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雨天,刘生自庐山来访,诗人因气候变化而感到忧愁,结合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反思。
《木兰花慢·雨中刘生从庐山见访,喜赋》是一首抒情词,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展现了黄侃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词中描述的雨中情景,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也突显出友谊的重要性。开篇的“诧颠风断渡”即以景衬情,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与忧虑。接着,诗人通过“算卧雨相如,伤秋宋玉”,将自己的情感与古人相连,展示了文学传统的延续。
“幽斋”一词引入了静谧的生活环境,而“况留人丛桂也将开”则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两者交织,使人感受到诗人在宁静中思考人生的情怀。词末的“欲补前时俊约,明朝试访琴台”,更是点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期待着再次相见的美好愿景。
整首词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邃而细腻,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诧颠风断渡,谁迓汝,过江来。
算卧雨相如,伤秋宋玉,忽展愁怀。
幽斋。下尘凝榻,况留人丛桂也将开。
别后诗篇几许,烦君一一推敲。
清才。眼底谁侪。
松谡谡,绝氛埃。
正乍别匡庐,下山双屐,犹带莓苔。
徘徊。咏招隐士,误佳游鼙鼓动江隈。
欲补前时俊约,明朝试访琴台。
整首词通过忧伤的天气与友人的到来,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黄侃内心的细腻与深邃,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怀念。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为诗人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诧颠风断渡”中的“颠风”指的是什么?
A. 和风
B. 急风
C. 暴风
D. 微风
“欲补前时俊约”指的是什么?
A. 期待与友人重聚
B. 期待新的工作
C. 希望出游
D. 计划写诗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相比,黄侃的《木兰花慢》更倾向于内心的细腻描写,而辛弃疾则更多展现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所长,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