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34
作者: 刘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暖日蒸红,浓烟烘黛,又过一年春半。
鸾啼镜掩,桂老蟾孤,芳草为谁如剪。
何处燕子飞来,入幕穿帘,似曾相见。
问前朝王谢,风流安在,雪消冰泮。
还记得翠幄笼花,琼阑搭柳,鸣佩响和清管。
圆光易缺,急景难追,回首梦迷天远,
绿青蘋是他玉树亭台,金莲宫苑。
且高歌对酒,趁取韶华未晚。
温暖的阳光蒸腾着红花,浓烟笼罩着山峦,又过去了一年的春天一半。
鸾鸟啼叫,镜子被掩映,桂树已老,孤独的蟾蜍,芳草为谁如同剪裁一般。
燕子从何处飞来,穿过帘幕,似乎曾经相见。
问一问前朝的王谢家族,他们的风流韵事如今安在,雪已消融,冰也解冻。
还记得那翠绿的帷帐笼罩着花朵,琼台搭在柳树上,佩环的声音与清管的音律交融。
圆满的月光容易缺失,急速的景象难以追赶,回首过去的梦迷雾重重。
那绿青的蘋果树是他那玉树亭台,金莲的宫苑。
不如高歌对饮,趁着韶华未晚。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诗词和散文著称,深受后世推崇。刘基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风格独特。
《过秦楼》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过秦楼》以春天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往昔的追忆。开篇以“暖日蒸红,浓烟烘黛”描绘春日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通过各种意象,如“鸾啼镜掩”、“桂老蟾孤”,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问前朝王谢,风流安在”,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引发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通过“圆光易缺,急景难追”,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韶华。
最后,诗人用“且高歌对酒,趁取韶华未晚”总结全诗,表达了在面对人生短暂时,要及时行乐、把握当下的态度。这种乐观又带有一丝悲凉的情感,使整首诗在抒情中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终引导读者把握当下,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过秦楼》的作者是谁?
“圆光易缺,急景难追”中“圆光”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谢”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