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7:05
作者: 汪东 〔清代〕
玲珑檐玉瘦。渐照眼春回,野梅如绣。看镫旧俗今都罢,但许歌围红袖。笙箫彻昼。拥绛节霓旌前后。佳丽地空数南朝,台城未舒新柳。困思寄旅经年,惯晓埭闻钟,步穿烟岫。岁华顿换,堪惜处俊侣狂情非旧。凌波赋就。恐泪烛宵分盈斗。休自苦垂老相逢,金尊更覆。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对往昔的怀念。檐角玲珑,玉般的纤细,春天的光景逐渐明朗,野梅的花朵如同绣品般绚烂。旧时的风俗已经不再,只有歌声围绕着红袖舞者。笙箫的音乐整天响起,绛色的节日旗帜在前后飘扬。美丽的地方只剩下一些南朝的余韵,台城的新柳尚未舒展。困顿的思绪在旅途中流转,习惯了清晨在埭边听钟声,穿行于烟雾缭绕的山岫。岁月已经悄然更替,令人惋惜的是那些曾经的狂情不再。写下这首《凌波赋》,恐怕泪水会在烛光下分盈斗。请不要因相逢而感到苦恼,金杯再倒满。
“南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文学艺术发达,诗人常以此作为怀旧的象征。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诗歌,尤其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过往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春天时节写成,作者可能因与老友重聚而感慨万千,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新生活的惆怅。
《玉烛新》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通过“玲珑檐玉瘦”的细腻描写,勾画出春回大地的温柔气息。接着以“旧俗今都罢”表达了对过去传统的怀念和对现代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笙箫和霓旌的描绘,营造出热闹的节日气氛,反衬出内心的孤独和对旧友的思念。
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对往昔情感的珍惜。句中“岁华顿换,堪惜处俊侣狂情非旧”显示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惋惜,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诗人以“金尊更覆”结束,似乎是在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相聚,不必为过往的失去而感到苦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玲珑檐玉瘦”中的“玉”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南朝”主要代表什么?
诗中“岁华顿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