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金丹诗四十八首》

时间: 2025-05-06 02:10:58

诗句

堪笑愚人被色萦,拎将呼吸要留清。

神仙清静方为道,男女腥膻本俗情。

秽浊岂堪充上品,还丹方可保长生。

房中之术空传世,迷杀寰中多少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0:58

原文展示:

堪笑愚人被色萦,拎将呼吸要留清。
神仙清静方为道,男女腥膻本俗情。
秽浊岂堪充上品,还丹方可保长生。
房中之术空传世,迷杀寰中多少人。

白话文翻译:

这真是可笑,愚人被情欲所缠绕,
却偏要将呼吸保持清净。
神仙的清静才是修道之法,
而男女之间的腥膻之气不过是世俗之情。
污秽浑浊怎能算作上品,
唯有还丹才能保住长生。
那房中之术只是在传世,
却迷惑了多少人。

注释:

  • 堪笑:值得一笑,表示对愚人的嘲讽。
  • 愚人:指那些沉迷于世俗情欲的人。
  • 呼吸要留清:指保持内心的清净。
  • 神仙清静:指神仙所追求的清净状态。
  • 男女腥膻:比喻男女之间的肉体关系。
  • 秽浊:指污秽、混浊。
  • 还丹:道教用语,指一种长生不老的丹药。
  • 房中之术:指房事技巧,暗指男女私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著名道士与诗人,以道教哲理和修炼为主题,作品多涉及道教文化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张继先生活在宋代,那个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道教文化依然盛行。诗中反映了对世俗情欲的批判,以及对修道之路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丹诗四十八首》中的这首诗,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愚人因沉迷于世俗情欲而迷失自我的现象。诗人通过对比神仙的清静与人间的腥膻,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的重要性。整首诗在结构上使用了对比和排比,使得诗意更加鲜明。张继先对“还丹”这一道教元素的提及,表明了他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追求。他认为,唯有通过修道才能获得真正的长生,而那些迷恋于房中之术的人则是在自毁前程。该诗不仅是一种道德教化,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失望与无奈,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复杂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堪笑愚人被色萦,:讽刺那些被情欲所缠绕的愚蠢之人。
  2. 拎将呼吸要留清。:意指他们在追求清净的同时,实际上却难以做到。
  3. 神仙清静方为道,:强调修道者应追求的清净境界。
  4. 男女腥膻本俗情。:揭示男女之间的肉体关系不过是世俗情欲。
  5. 秽浊岂堪充上品,:污秽的事物如何能算作高尚的上品?
  6. 还丹方可保长生。:只有道教的“还丹”才能保证长生。
  7. 房中之术空传世,:房事技巧只是在世间流传。
  8. 迷杀寰中多少人。:迷惑了多少人,使他们失去了方向。

修辞手法:

  • 对比:清静与腥膻、道与俗的对比,加深了诗歌的主题。
  • 比喻:情欲被比喻为“腥膻”,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世俗情欲的批判,强调修道的重要性与追求精神世界的必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清静:象征道教的理想境界,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腥膻:象征世俗的情欲,代表着人性中的欲望与纷扰。
  • 还丹:象征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代表着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愚人”指的是:

    • A. 聪明人
    • B. 沉迷情欲的人
    • C. 道士
    • D. 学者
  2. “房中之术”主要指的是:

    • A. 传统文化
    • B. 房事技巧
    • C. 农业技术
    • D. 教育方法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爱情
    • B. 提倡修道与清静
    • C. 批判社会风气
    • D. 讨论生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继先的《金丹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强调清静与修道,后者则歌颂人生与酒的快意,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相关道教经典与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江口晚泊 浪淘沙 除夕自讼,用周晋仙韵 浪淘沙·家国两茫茫 浪淘沙·晴空 浪淘沙 和莎菲夫人 浪淘沙 秋夜 浪淘沙慢 浪淘沙 浪淘沙 宿华岩寺,闻子规夜啼 浪淘沙·题王宗素墨梅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字旁的字 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良辰媚景 引脰增劳 西施捧心 蛇蛊 气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风月子弟 智昏菽麦 渝言 碧玉 黹字旁的字 云亡 弱开头的成语 言字旁的字 尧雨舜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