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江南 其三》

时间: 2025-04-29 13:25:19

诗句

天际雁,嘹唳唤人愁。

几阵字排秦塞晚,一声笛落楚江秋。

枫叶在吴州。

湘浦别,寄恨托银钩。

思妇高楼曾入梦,征夫沙碛漫回头。

明月影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5:19

原文展示

天际雁,嘹唳唤人愁。
几阵字排秦塞晚,一声笛落楚江秋。
枫叶在吴州。
湘浦别,寄恨托银钩。
思妇高楼曾入梦,征夫沙碛漫回头。
明月影悠悠。

白话文翻译

天边的雁鸣声悠扬,唤起了人们的愁绪。
几阵字迹排布在秦塞的傍晚,一声笛声在楚江的秋天中落下。
吴州的枫叶红透。
在湘浦的离别中,托寄着我的恨意,如同银钩般细腻。
思念的妇人曾经在高楼中入梦,征夫在沙碛间漫漫回头。
明月的影子悠悠荡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际:天边,天空的边缘。
  • :指大雁,常在秋冬迁徙。
  • 嘹唳:清脆的鸣叫声。
  • 秦塞:古代的边塞,常指秦朝的边境地区。
  • 楚江:指流经楚地的江河,常用于描写江南水乡的美景。
  • 湘浦:指湘江的河岸,也常用来代指湘江地区。
  • 银钩:比喻细腻的情感或寄托。
  • 思妇:思念丈夫的女人。
  • 征夫:出征的丈夫。
  • 沙碛:沙地和荒土,指出征的艰难环境。
  • 明月影悠悠:形容明月的影子缓缓荡漾,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典故解析:

  • 秦塞楚江:代表了古代中国的不同文化和地理背景,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银钩:暗示了细致的情感寄托,可能源于古代诗词中对爱情的委婉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诗人,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个人情感,被认为是情感细腻且富有音乐感的诗人。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沈宜修的晚年,正值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常常反思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忆江南·其三》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以“天际雁”引入,雁的迁徙不仅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也唤起了诗人心中的愁苦。接着,诗人通过“几阵字排秦塞晚”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交错,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楚江秋”的笛声与“吴州枫叶”共同构成了秋天的画面,色彩斑斓且富有层次感,传递出一种浓厚的乡愁。在“湘浦别,寄恨托银钩”中,诗人将离别的痛苦与细腻的情感结合,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切追忆与无法释怀。

最后两句“思妇高楼曾入梦,征夫沙碛漫回头”,通过对思妇与征夫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展现了两者之间的情感牵绊。“明月影悠悠”的结尾,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使整首诗在哀愁中又带有一丝宁静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际雁,嘹唳唤人愁。
    描述天边大雁的鸣叫唤起了诗人的愁绪,表现了秋天的凄清。

  2. 几阵字排秦塞晚,一声笛落楚江秋。
    通过字句的排列,象征历史的沧桑;笛声则增添了秋夜的凄凉。

  3. 枫叶在吴州。
    吴州的枫叶红透,象征着秋天的美景,也暗示着思念的浓烈。

  4. 湘浦别,寄恨托银钩。
    离别时的悲伤寄托于细腻的情感,银钩比喻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5. 思妇高楼曾入梦,征夫沙碛漫回头。
    描述思妇在高楼中入梦,征夫在沙碛间回头,展现了思念的痛苦与无奈。

  6. 明月影悠悠。
    明月的影子悠然自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绪的绵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钩”比喻为情感的寄托,意象独特。
  • 拟人:让“明月影”具备悠然的特性,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
  • 对仗:如“思妇高楼”与“征夫沙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怀念与感慨,体现了人间情感的脆弱与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迁徙与离别,往往引发思念之情。
  • 笛声:代表孤独与思乡,也暗示着内心的呼唤。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凄凉,寄托了思念。
  • 明月:常用来表达孤独与思念,具有悠远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际雁”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离别与思念
    C. 季节变化
    D. 战争

  2. “湘浦别,寄恨托银钩”中的“银钩”比喻什么?
    A. 细腻的情感
    B. 诗人的理想
    C. 朋友的情谊
    D. 离别的痛苦

  3. “明月影悠悠”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孤独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往事的追忆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沈宜修的《忆江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通过月亮与思念相连,但沈宜修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描写,而李白则强调对亲人的思念,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相关查询

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三首 其二 竹枝词 赠两墩为乐老之章四首 其一 竹枝词 竹枝词二首 其二 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 其七 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 其二 竹枝词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魂梦为劳 包含毗的词语有哪些 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滑轮 大眼望小眼 穷极无聊 尺蠖求伸 靑字旁的字 喷礴 入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滂渤怫郁 争讼 盘根问底 包含敦的词语有哪些 歺字旁的字 龙德在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