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

时间: 2025-05-10 06:05:09

诗句

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

地清天不暑,池曲水无波。

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

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

养素行编屦,乘闲坐织蓑。

几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

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

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

醉忆泉浮乳,幽怜石烂柯。

神君攀绿桂,天女踏青莎。

邀客登山顶,寻真入涧阿。

洞箫吹道曲,云纸写鱼歌。

予发今如此,君心可奈何?

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5:09

原文展示: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
马祖常〔元代〕

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
地清天不暑,池曲水无波。
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
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
养素行编屦,乘闲坐织蓑。
几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
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
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
醉忆泉浮乳,幽怜石烂柯。
神君攀绿桂,天女踏青莎。
邀客登山顶,寻真入涧阿。
洞箫吹道曲,云纸写鱼歌。
予发今如此,君心可奈何?
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鱼龙在近处嬉戏,山间的房屋则笼罩在雾雨之中。大地清新,天空不热,池塘的水面波澜不惊。竹笋迎接书信的到来,樱桃送上锦绣的巢穴。呦呦的鹿声相伴,唼唼的鹅声在换经。养性修身,编织草鞋,闲坐织蓑衣。几篇玉石法诀在餐桌上,一卷星辰的道理在手中。香炉的烟雾沉沉如银叶,衣裳上佩戴紫色的荷花。丹霞的光辉留在海面上,绛色的景象从松萝间出现。醉于山泉,记忆如乳,幽怜着石头的斑驳。神仙攀援绿桂,天女在青莎上踏行。邀请客人登上山顶,寻求真理进入涧谷。洞箫吹奏道曲,云纸写下鱼的歌。如今我发出这样的感慨,你的心情又如何?高谈阔论中看明月,为我问询那娑罗树的故事。

注释:

  • 鱼龙:指江河中的鱼和龙,常用来形容水中生物的活泼。
  • 笋箨:指竹笋的外皮,迎接书信的到来,寓意清新与自然。
  • 养素:修身养性,强调道德修养。
  • 玉法:指珍贵的法则或道理,象征智慧。
  • 香灺:香炉,沉银叶指香气袅袅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祖常,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常以清新、自然为特点,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马祖常送别友人之际,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江边山间的宁静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引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水天相接,山房隐约在雾雨之中,给人以神秘而清新的感受。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将视角转向细节,“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互动,仿佛在说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在迎接着诗人与友人的相聚。后续的“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生机,鹿与鹅的呼唤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语言。

在表达个体情感方面,诗人通过“醉忆泉浮乳,幽怜石烂柯”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的深深眷恋。最后的“予发今如此,君心可奈何?”不仅是对友人的寄托,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营造出一种闲适而又哲理的氛围,让人不仅欣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象,更能体会到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阁鱼龙近:描绘江边的景色,水中鱼龙游动,生动活泼。
  2. 山房雾雨多:山中的房子被雾雨笼罩,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3. 地清天不暑:地面清新,天空不热,象征环境的优雅与舒适。
  4. 池曲水无波:池塘的水面平静如镜,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5. 笋箨迎书带:竹笋的外皮迎接来信,寓意自然的清新与人际的联系。
  6. 樱桃送锦窠:樱桃的美好象征,送上美好的祝福。
  7. 呦呦呼伴鹿:鹿的呼唤声,增添了生机。
  8. 唼唼换经鹅:鹅的声音似乎在交流,体现自然的和谐。
  9. 养素行编屦:修身养性,编织草鞋,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
  10. 乘闲坐织蓑:在闲暇中织蓑衣,象征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11. 几篇餐玉法:珍贵的法则在餐桌上,体现智慧与修养。
  12. 一帙醮星科:书卷记录道理,强调知识的重要。
  13. 香灺沉银叶: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14. 衣裾佩紫荷:衣服上佩戴的紫色荷花,象征高雅与美丽。
  15. 丹光留海月:美丽的光辉留在海面,带有诗意的幻想。
  16. 绛景出松萝:红色的景象从松萝中显现,充满生机。
  17. 醉忆泉浮乳:醉于泉水的柔和,回忆美好时光。
  18. 幽怜石烂柯:对石头的怜惜,暗示时间的流逝。
  19. 神君攀绿桂:神仙般的存在攀援着青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20. 天女踏青莎:天女在青莎上行走,象征着美好的理想。
  21. 邀客登山顶:邀请朋友共同登山,表现友谊与分享。
  22. 寻真入涧阿:寻求真理,暗示内心的追求。
  23. 洞箫吹道曲:洞箫演奏道理的曲子,音乐与自然相融。
  24. 云纸写鱼歌:用云纸记录下鱼的歌,表现诗意的灵动。
  25. 予发今如此:我如今的感受。
  26. 君心可奈何:你内心又如何应对。
  27. 高谈见明月:与友人谈论明月,表现一种超然的境界。
  28. 为我问娑罗:请求友人询问娑罗树的故事,象征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丹光留海月”,将光辉比作海面的月光,增添意境。
  • 拟人:如“呦呦呼伴鹿”,使动物具有人性,增加生动感。
  • 对仗:如“养素行编屦,乘闲坐织蓑”,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龙:象征生机与活力,体现自然的灵动。
  • 樱桃:象征美好与希望,寄托了友谊的祝福。
  • :象征高洁与理想,代表追求的目标。
  • 月亮:象征明亮与清澈,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鱼龙
    • B. 樱桃
    • C. 雾雨
    • D. 以上都是
  2.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向往
    • C. 无所谓
    • D. 懊恼
  3. "丹光留海月"中的“丹光”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光
    • B. 蓝色的光
    • C. 绿色的光
    • D. 白色的光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强调隐逸的生活。
  • 李白《庐山谣》:体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隐逸文化的探索》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林春(韩相生日) 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次韵王正甫马陵感事 御街行 千秋岭上 直庐联句 次韵嘉父喜雪 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三 洞仙歌(留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凶 而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铺眉蒙眼 妆嫫费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寡女孤男 卝字旁的字 扬文 恒直 明鉴未远 吨位 骄侈暴佚 包含聘的词语有哪些 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鹓鹭成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