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43:36
夷寇中华,鼎湖山上,英雄碧血曾凝。
高柏流泉,风来时作军声。
路回一角荒亭。是阿谁故毁碑铭。
危心何恃,忧思难系,废槛犹凭。
忙中短日,眼底长川,横流不复,都付东溟。
鸣钟骤起,回头忽自心惊。
下视川原,但苍茫万里云平。
暗销凝。千秋毅魄,恨满高陵。
这首诗描写了中华大地曾遭外敌侵扰的悲惨历史,回忆起英雄们为国捐躯的壮烈场景。诗中提到鼎湖山,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血泪。高柏的流水声在风中仿佛是军队的号角,带来无尽的思绪。路的尽头是一座荒亭,碑铭却被人毁坏,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诗人感到内心的惶恐与忧虑,无法安放这些沉重的思绪。在繁忙的日子里,光阴如流,眼前的长河也似乎已无归路,一切都归入了东海。突然间,钟声响起,令诗人感到心惊,低头望去,望见一片苍茫的云海。最后,感慨千秋的毅力与心中的怨恨,满载在高陵之上。
陈永正,现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背景中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夏初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诗。诗人在开篇便直接提及“夷寇中华”,直接引入了国家遭遇外敌的历史背景,显示出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接下来的“鼎湖山上,英雄碧血曾凝”则通过对英雄的追忆,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表达了对为国捐躯者的敬仰和哀伤。
诗中“高柏流泉,风来时作军声”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似乎在提醒我们,历史的悲壮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反而在自然中留下了痕迹。接下来的“路回一角荒亭”则是一种对历史遗迹的反思,令人感到惋惜和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深思。诗人通过“鸣钟骤起,回头忽自心惊”,展现了突然的惊觉与反思,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最后“千秋毅魄,恨满高陵”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明了对历史的坚定信念与心中的怨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英雄的敬仰。诗人以自然为媒介,传达了深刻的历史感与情感的交错,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思考。
夷寇指的是:
A. 自然灾害
B. 外族侵略者
C. 内部叛乱
“高柏流泉”中的“流泉”指的是:
A. 河流
B. 生命的流动
C. 流淌的泉水
诗中提到的“荒亭”象征着:
A. 过去的辉煌
B. 未来的希望
C. 忘却的历史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