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1:05
白下官楼,征衫乍脱,逢君竹里烧灯。
负郭春山,雪骢几度同登。
六朝烟草新青,最愁人又别长亭。
我亦思家,因君归去,传语乡城。
江南千里,水驿无多,柳阴渔笛,一路堪听。
布帆画桨,白头浪里舟轻。
杏雨初飘,趁花风飞过遥汀。
汲中泠。紫茸茗盏,别酒重醒。
在白下的官楼前,刚脱下征战的衣衫,恰巧遇见你在竹林中点亮灯火。
背靠着春天的山峦,几次骑着雪白的骏马一同攀登。
六朝时期的烟草又新又青,最让人忧愁的是又要在长亭分别。
我也思念家乡,因为你将要回去,请代我向乡城传达我的问候。
江南的千里水路,驿站不多,柳影下渔笛声,一路上都值得倾听。
白帆轻扬,画桨轻摇,老船在波浪中轻盈漂浮。
杏花的细雨初次飘落,借着花香的风飞过遥远的滩涂。
在水中取水的声音清脆悦耳。紫色的茸茗茶杯,喝下别酒再醒来。
作者介绍: 李符,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风格清新、细腻。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夏初,正值离别之际,诗人通过与友人的分别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流动性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夏初临 与石坪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开头的“白下官楼,征衫乍脱”,立即引入了离别的背景,诗人刚结束征程,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接着转向自然景象,春山与烟草的描写,不仅描绘了美丽的环境,也映衬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六朝的文化底蕴与现实的愁苦交织。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我亦思家,因君归去,传语乡城”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借助友人回家这一契机,寄托了对故土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水驿、柳阴、渔笛等意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恬淡与美好。然而,这一切又与离别的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邃。
诗的结尾以“紫茸茗盏,别酒重醒”收束,既是对友谊的珍重,也是对离别情感的释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生活的哲思,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个地方遇见了朋友?
A. 官楼
B. 竹里
C. 长亭
D. 江南
“我亦思家,因君归去,传语乡城”中,诗人希望朋友做什么?
A. 写信
B. 传达问候
C. 送礼物
D. 带他回家
诗中提到的“杏雨”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离别的伤感
C. 友谊
D. 自然的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符的《夏初临 与石坪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符更侧重于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