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17
一病七十日,共疑无复生。
堤全河渐复,师济寇将平。
缥缈香云散,飕飀药鼎鸣。
庭前有残菊,自笑尚关情。
我病了七十天,大家都怀疑我再也活不下去了。
堤坝已经修复,河流渐渐恢复安宁,
敌人即将被平定,战争也快要结束。
缥缈的香云散去,药鼎的声音轻响。
庭前还有几朵残菊,独自嘲笑我依旧有牵挂。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爱国、抒情著称,作品数量庞大,涵盖诗、文、词等多个体裁。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与国破之痛,故其诗作多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一病七十日》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外有侵扰之时。此时,陆游因病卧床,病痛的折磨使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流露出他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一病七十日》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作,陆游通过生病的经历,反映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七十日”的长时间病痛,表现了自己几乎绝望的心态,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然而,紧接着诗中描绘了堤坝的修复和敌人的平定,暗示着国家虽有困境,仍在逐渐恢复的希望。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丰富,既有对个人病痛的感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最后,庭前的残菊自笑,虽是孤芳自赏,却又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坚持与热爱。诗人在病痛中依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生命的希望,展现了他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国家未来的关怀,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坚持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陆游的《一病七十日》是写给哪个时期的作品?
“缥缈香云散”中的“香云”指的是什么?
诗中“庭前有残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揭示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