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39
高柯一碧无情极,谁递晚来秋信。
雁塞琵琶,凤城砧杵,髣髴一般音韵。
悠扬不尽。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
谱入哀丝,螳螂捕处倍凄紧。
玉盘金掌虽好,餐霞还吸露,此事难准。
帽插丰貂,机鸣素縠,几度愁他相溷。
悄然低问。可仍记当初,卫娘低鬓。
仙蜕宁遥,料丹霄有分。
高高的柯树一片碧绿,令人感到无情极致,谁又在传递秋天的消息呢?
雁群像琵琶声一样,凤城的砧杵声,仿佛都呈现出相似的音韵。
那悠扬的旋律似乎永无止尽,等到隔着水面听来,偶尔几声却显得格外动人。
谱写入哀伤的丝音,像螳螂捕食时的紧张,倍感凄凉。
虽说玉盘金掌令人向往,品尝霞光吸取露水的事,却难以确切把握。
帽子上插着丰貂,机声在素绢上鸣响,几度忧愁与他相混淆。
我悄然低声询问,是否还记得当初,卫娘的低鬓发。
仙境似乎遥不可及,估计在丹霄之上也有我们的份。
陈维崧(约1625-约1700),字君复,号白石,晚号天雨,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词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齐天乐·蝉》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齐天乐·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此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引发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开篇以“高柯一碧无情极”引入,营造出一幅清冷的秋日画面,透出一种孤寂的情感。接着,通过“雁塞琵琶,凤城砧杵”的比喻,表达了自然与人生活的交织,声韵的悠扬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生活的细腻感受,声音的传达与情感的共鸣形成了一种美妙的联系。而“谱入哀丝,螳螂捕处倍凄紧”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张力,表达了对生活中无奈与挣扎的感慨。后半部分中提到的“帽插丰貂,机鸣素縠”,描绘了名利与浮华的追求,诗人在此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纠结与困惑。
整首词在音韵的处理上也极具美感,展现了诗人对声韵的独特理解与把握,使得词作在感情的表达上更为深刻。最后“仙蜕宁遥,料丹霄有分”仿佛在寄托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现实充满无奈,却仍希望能够有一线生机。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引入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许。
诗中“高柯一碧无情极”表达了什么情感?
“雁塞琵琶,凤城砧杵”中的“琵琶”指代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