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齐天乐 蝉》

时间: 2025-05-01 00:27:39

诗句

高柯一碧无情极,谁递晚来秋信。

雁塞琵琶,凤城砧杵,髣髴一般音韵。

悠扬不尽。

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

谱入哀丝,螳螂捕处倍凄紧。

玉盘金掌虽好,餐霞还吸露,此事难准。

帽插丰貂,机鸣素縠,几度愁他相溷。

悄然低问。

可仍记当初,卫娘低鬓。

仙蜕宁遥,料丹霄有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39

原文展示

高柯一碧无情极,谁递晚来秋信。
雁塞琵琶,凤城砧杵,髣髴一般音韵。
悠扬不尽。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
谱入哀丝,螳螂捕处倍凄紧。
玉盘金掌虽好,餐霞还吸露,此事难准。
帽插丰貂,机鸣素縠,几度愁他相溷。
悄然低问。可仍记当初,卫娘低鬓。
仙蜕宁遥,料丹霄有分。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柯树一片碧绿,令人感到无情极致,谁又在传递秋天的消息呢?
雁群像琵琶声一样,凤城的砧杵声,仿佛都呈现出相似的音韵。
那悠扬的旋律似乎永无止尽,等到隔着水面听来,偶尔几声却显得格外动人。
谱写入哀伤的丝音,像螳螂捕食时的紧张,倍感凄凉。
虽说玉盘金掌令人向往,品尝霞光吸取露水的事,却难以确切把握。
帽子上插着丰貂,机声在素绢上鸣响,几度忧愁与他相混淆。
我悄然低声询问,是否还记得当初,卫娘的低鬓发。
仙境似乎遥不可及,估计在丹霄之上也有我们的份。

注释

  • 高柯:指高大的柯树,象征着孤寂与无情。
  • 晚来秋信:秋天的到来,通常伴随着萧瑟的气息。
  • 雁塞琵琶:雁群的声音如同琵琶,表达一种悠扬的意境。
  • 凤城砧杵:凤城的敲打声与砧杵声,营造出一种生活气息。
  • 螳螂捕处倍凄紧:形容捕虫时的紧张感,暗示生活中的无奈与紧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约1700),字君复,号白石,晚号天雨,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词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齐天乐·蝉》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齐天乐·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此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引发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开篇以“高柯一碧无情极”引入,营造出一幅清冷的秋日画面,透出一种孤寂的情感。接着,通过“雁塞琵琶,凤城砧杵”的比喻,表达了自然与人生活的交织,声韵的悠扬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生活的细腻感受,声音的传达与情感的共鸣形成了一种美妙的联系。而“谱入哀丝,螳螂捕处倍凄紧”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张力,表达了对生活中无奈与挣扎的感慨。后半部分中提到的“帽插丰貂,机鸣素縠”,描绘了名利与浮华的追求,诗人在此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纠结与困惑。

整首词在音韵的处理上也极具美感,展现了诗人对声韵的独特理解与把握,使得词作在感情的表达上更为深刻。最后“仙蜕宁遥,料丹霄有分”仿佛在寄托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现实充满无奈,却仍希望能够有一线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柯一碧无情极:描绘高大的柯树,表现出一种冷漠与孤寂的感觉。
  2. 谁递晚来秋信:感叹秋天的到来与生活的无情,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3. 雁塞琵琶,凤城砧杵:通过声音的比喻,表现生活的多样性与音乐的悠扬。
  4. 悠扬不尽:声音的延续,象征时间的流逝。
  5. 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隔水而听的声音显得更加动人,感情的共鸣。
  6. 谱入哀丝:谱写悲伤的旋律,象征内心的苦楚。
  7. 螳螂捕处倍凄紧:比喻生活的紧迫与无奈。
  8. 玉盘金掌虽好:描绘奢华的生活,但内心仍感到难以把握。
  9. 帽插丰貂:象征浮华的外表与内心的忧愁。
  10. 悄然低问:表现对往事的怀念与追问。
  11. 可仍记当初:回忆往昔的情景。
  12. 卫娘低鬓:指代过去的美好时光。
  13. 仙蜕宁遥: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塞琵琶”,将声音与生活的情感联系起来。
  • 拟人:如“谁递晚来秋信”,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引入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柯:象征孤独与无情。
  • 秋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 雁群:象征自由与生活的变迁。
  • 琵琶声: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 卫娘:象征美好回忆与青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柯一碧无情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寂
    • C. 快乐
  2. “雁塞琵琶,凤城砧杵”中的“琵琶”指代什么?

    • A. 乐器
    • B. 生活的声音
    • C. 自然的美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忘记过去
    • B. 怀念与思考
    • C.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过往的思念与孤独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齐天乐·蝉》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风格上前者更为深沉,后者则显得轻快。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清代词人作品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壶中天十首 其二 壶中天十首 其一 壶中天 七夕 壶中天 归佩珊雨窗填词图 壶中天 秋柳 壶中天/念奴娇 壶中天/念奴娇 壶中天/念奴娇 壶中天 送春 壶中天歌赠侯明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字旁的字 殊荒 包含鼯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秉公无私 面筒 土崩瓦解 肀字旁的字 旁若无人 鼓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簇辇 圣主垂衣 肉结尾的成语 不磷不缁 旅集 亨生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