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21
请得西僧作帝师,君王拜跪不曾辞。宫娃亦有沙弥相,争得君王看片时。
请来西方的僧人做皇帝的老师,君王拜跪时丝毫没有推辞。宫中的女子也有和尚相伴,争着在君王面前表演。
杨子器,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古诗词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为主。
此诗写于明代,时代背景下皇权至上,文化交流频繁。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帝王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西僧与皇帝之间关系的描写,展现了文化与权力的交融。诗的开头请西僧作帝师,强调了外来文化对统治者的影响,暗示着知识与智慧的引入可以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接着,君王的朝拜礼节展示了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反映出明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而后半部分提到宫娃与沙弥的相伴,表现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宫中的女子与和尚的互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也暗示了佛教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此外,争得君王看片时,生动地描绘了宫廷中人们争宠的场景,象征着权力中心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藏了深刻的文化思考与社会观察,体现了诗人对教育、文化及权力关系的独特见解。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文化教育对统治者的重要性,以及外来文化对国家治理的影响。通过描绘宫廷生活,反映出权力的复杂性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西僧”指的是?
A. 本地的僧人
B. 来自西方的僧人
C. 皇帝的老师
D. 宫中的女子
填空题:诗中提到“君王拜跪不曾辞”,这说明了君王对__的态度。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宫娃”是指皇帝的妃子。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