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7:43
问三千六百尺长虹,卧波几春秋。
抚残碑断碣,伤今吊古,买醉登楼。
往日衣冠文物,太息已全休。
除却江中水,依旧东流。
每过端明祠下,谒乡贤遗像,热泪难收。
看骚人墨客,败壁有诗留。
叹都无碧纱红袖,强放怀天际数渔舟。
斜阳里一声孤雁,愁上添愁。
问那三千六百尺的长虹,经过了多少个春秋的波澜?
抚摸着残破的碑石与断裂的石碣,感伤如今的事情,怀念古代的风采,醉酒后登高望远。
往日的衣冠与文物,叹息已然全数消逝。
除了江中的水,依旧东流不息。
每次经过端明祠下,拜谒乡贤的遗像,热泪止不住地流下。
看那些骚人墨客,破旧的墙壁上留有他们的诗句。
叹息再也没有碧纱红袖的美人,强忍心头的情怀,遥望天际数着渔舟。
斜阳下,一声孤雁鸣叫,更添几分愁绪。
作者介绍:温树校,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历史和人事的感慨,风格多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对洛阳桥的怀古之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现实的感伤。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桥的怀古,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切思考与无尽惆怅。开篇以“长虹”作为引子,既是对桥的描绘,也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流逝。在对历史遗迹的抚摸中,诗人不禁感伤起往昔的文物与风采,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多次提到“泪”,如“热泪难收”,这是对故人、故物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失落。通过描绘“孤雁”的意象,诗人将个人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结合,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展示了温树校对历史与现实深刻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与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伤。
诗词测试:
“长虹”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历史的沧桑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热泪难收”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怀念 C. 无聊
答案:B
“斜阳里一声孤雁”中的“孤雁”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富裕
答案:B
以上内容为对《八声甘州 洛阳桥怀古,次柳屯田韵》的详细解析与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与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