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五月闻莺二首》

时间: 2025-05-06 02:21:18

诗句

一声初上最高枝,忙杀呕哑百舌儿。

老尽西园千树绿,却怜槐眼正迷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1:18

原文展示:

《五月闻莺二首》
一声初上最高枝,忙杀呕哑百舌儿。
老尽西园千树绿,却怜槐眼正迷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黄莺在五月初鸣叫的景象。它那清脆的歌声响亮地传遍了最高的树枝,惊得其他鸟儿都为之哑口无言。西园里的千树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然而我却对那正在迷离的槐树花瓣情有独钟。

注释:

  • 一声初上:指鸟儿的鸣叫声刚刚响起。
  • 最高枝:指树木的最高处。
  • 忙杀:形容鸟儿被惊扰而变得忙乱。
  • 呕哑:形容其他鸟儿因惊吓而无从发声。
  • 老尽:指春天即将结束,万物繁茂。
  • 西园:指西边的园子。
  • 槐眼:槐树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晚号山人,江苏吴江人,南宋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描写田园风光和民俗生活,风格洒脱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五月闻莺二首》创作于五月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绘黄莺的歌声以及自然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莺的鸣叫为切入点,展现了初夏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一声初上最高枝”,生动地描绘了莺鸟在树梢的鸣叫,清脆的声音瞬间抓住了读者的耳朵,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美丽的环境中。接下来的“忙杀呕哑百舌儿”,则将声响的影响扩展到其他鸟类,形象地表现了黄莺的独特魅力和环境的生动。诗的后半部分“老尽西园千树绿”,展现了成熟的景象,千树繁绿象征着生命的繁荣,而“却怜槐眼正迷离”则引发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怜惜,给予了读者一种淡淡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抒情的笔调,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珍贵,深入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声初上最高枝:描绘了黄莺在树梢初鸣,声音清脆。
  2. 忙杀呕哑百舌儿:表现其他鸟儿因黄莺的歌声而惊愕,无法发声,显示黄莺的独特地位。
  3. 老尽西园千树绿:描绘西园内万物生长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4. 却怜槐眼正迷离:诗人对槐花的迷恋,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儿的行为赋予人性,表现其惊愕。
  • 对仗:诗句之间存在韵律和对称,使得诗歌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生命的活力。
  • 百舌儿:其他鸟类,代表生命的多样性和竞争。
  • 槐眼: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传达出诗人对美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鸟是什么? a) 百舌鸟
    b) 黄莺
    c) 燕子

  2. “老尽西园千树绿”中的“老尽”指的是? a) 春天结束
    b) 夏天开始
    c) 秋天到来

  3. 诗人对槐树的情感是? a) 懊恼
    b) 喜爱
    c) 无所谓

答案:

  1. b) 黄莺
  2. a) 春天结束
  3. b) 喜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鸟鸣涧》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通过描绘春天的声音和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两者皆以鸟类为切入点,但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子夜吴歌四首 其一 子夜冬歌 其二 子夜四时歌 子夜秋歌 其四 子夜秋歌二首 子夜 白秋海棠 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八解 其八 子夜歌三首 其一 子夜歌 其二 子夜四时歌 其十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支吾吾 荆棘满途 疋字旁的字 附扁和缓 爪字旁的字 傲贤慢士 风吹马耳 包含鹜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槽 啸傲湖山 土地革命 尢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铁砚磨穿 名门世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