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歌子(呈叶宪)》

时间: 2025-04-29 13:45:53

诗句

多病都缘老,寒阴可惜春。

栽桃种竹怕因循。

移转篮舆藤杖、未开门。

真率须如约,安排欲效颦。

莫将筝笛损精神。

自有啼莺舞鹤、解随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5:53

原文展示:

南歌子(呈叶宪)
多病都缘老,寒阴可惜春。
栽桃种竹怕因循,移转篮舆藤杖未开门。
真率须如约,安排欲效颦。
莫将筝笛损精神,自有啼莺舞鹤解随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因年老多病而感到的伤感,春天的阴冷让人惋惜。种植桃树和竹子是因为害怕循规蹈矩,出门时使用的篮子和藤杖还未开门就已转移。真诚的交往要按照约定进行,安排的事情想要模仿王异的颦笑。不要因为筝和笛的声音而损害了精神,春天的莺歌和鹤舞自会让人忘却烦恼。

注释:

  • 多病都缘老:多病是因为年纪大了。
  • 寒阴可惜春:春天的寒冷和阴沉让人感到惋惜。
  • 栽桃种竹怕因循:种桃树和竹子是因为害怕死守陈规。
  • 移转篮舆藤杖未开门:出门时已经准备好篮子和藤杖,但还未开门就已转移。
  • 真率须如约:真诚的交往要遵循约定。
  • 安排欲效颦:想要模仿王异的微笑。
  • 莫将筝笛损精神:不要因为音乐而伤害了精神。
  • 自有啼莺舞鹤解随人:自然的莺啼和鹤舞能够让人随心所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德明,号惟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洪适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风格清丽而富有哲理,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南歌子》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困顿之时,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病痛与对春天的惋惜,反映出对人生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开篇“多病都缘老”,直白地揭示了诗人因年老而多病的现实,带着几分无奈与感伤。接下来的“寒阴可惜春”,则以春天的寒冷来映衬诗人的失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而寒阴则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栽桃种竹怕因循”一句,表现了诗人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的谨慎,试图打破常规,追求新的可能性。而“移转篮舆藤杖未开门”,则反映了他在生活中对外出和探索的渴望,但由于身体的限制,这种渴望又显得无奈和尴尬。

在后面的“真率须如约”中,诗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而“莫将筝笛损精神”则提醒自己不应沉溺于声色之中,而是要保持精神的独立和清醒。最后一句以“啼莺舞鹤”作结,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暗示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慰藉,抒发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是对生命、自然及人际关系深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病都缘老:表现出年老多病的无奈。
  • 寒阴可惜春:借春天的寒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栽桃种竹怕因循:反映对生活保持创新的渴望。
  • 移转篮舆藤杖未开门:暗示身体的局限性与探索的渴望。
  • 真率须如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真诚。
  • 安排欲效颦:表明对人际交往方式的追求。
  • 莫将筝笛损精神:告诫自己要保持精神的独立性。
  • 自有啼莺舞鹤解随人:通过自然的美好来解忧,传达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象征着希望,却又通过“寒阴”来表现失落。
  • 对仗:全诗使用了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啼莺舞鹤”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老年多病、对春天的惋惜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代表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象征着长寿与自由。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在文化层面上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多病都缘老”中的“多病”指的是什么原因?

    • A. 饮食不当
    • B. 年纪大
    • C. 心情不好
  2. “寒阴可惜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惋惜?

    • A. 自己的病痛
    • B. 春天的寒冷
    • C. 生命的短暂
  3. “莫将筝笛损精神”中的“筝笛”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 B. 乐器
    • C. 心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洪适的《南歌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洪适更倾向于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情感基调相似,均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夏闲步村落间 斋中杂题四首 其一 久雨喜晴十韵 溪行二首 其一 对镜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 渔家傲 寄仲高 过灵石三峰 洞庭春色 冯县丞挽歌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竖心旁的字 单薄 败露 寝苫枕草 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蟠夔纹 幾字旁的字 五雷轰顶 九曲十八弯 立字旁的字 无德而称 盛族 清峭 歺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买静求安 包含困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