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6:15
梅子黄时雨又晴,春衫未脱暑犹轻。
天横远岫半眉绿,云漏斜阳一眼明。
野树晚风清蝶梦,曲池芳草乱蛙声。
浮生嚣寂何穷已,搔首蓬窗感慨生。
在梅子成熟的季节,时而下雨时而放晴,春天的衣衫还未脱去,夏天的热气也才刚刚开始。
远处的山峦在天际横亘,像是半边眉毛的绿色,斜阳透过云层,显出一线明亮的光芒。
野外的树木在晚风中轻拂,清风带着蝴蝶的梦,曲折的小池塘旁芳草遍生,蛙声此起彼伏。
浮生在喧嚣和寂静之间何其无穷,我在蓬窗前搔首,感慨万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纪,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贴近生活著称,常常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初夏》创作于初夏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现实的思索。
《初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象,整首诗融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梅子黄时雨又晴”,通过梅子的成熟与时雨的交替,描绘出初夏的气候特征,生动而真实。接下来的“春衫未脱暑犹轻”,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换,也透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天横远岫半眉绿,云漏斜阳一眼明”,这两句通过对远山和斜阳的描写,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象,意象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而“野树晚风清蝶梦,曲池芳草乱蛙声”则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在眼前展开。
最后两句“浮生嚣寂何穷已,搔首蓬窗感慨生”将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外在自然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思与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季节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流露出对时光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云漏斜阳一眼明”中“斜阳”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正午的阳光
C. 傍晚的阳光
D. 深夜的阳光
诗人在窗前感慨的是:
A. 自然的美
B. 生活的无常
C. 友情的珍贵
D. 家乡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初夏》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春望》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虑,而《初夏》则带有一种轻松与哲思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