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鱼论战》

时间: 2025-05-04 00:33:53

诗句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3:53

原文展示

《子鱼论战》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白话文翻译

在二十二年的春天,公(宋公)出征邾国,攻取了须句。夏天,宋公的卫侯许男滕子出征郑国。秋天,八月丁未,宋国与邾国在升陉交战。冬天,十一月己巳朔,宋公与楚国在泓地交战,宋军失败。楚国出兵攻打宋国以救郑国。宋公准备出征,但大司马坚决劝谏,认为天已经抛弃商族很久了,君主若再兴兵,必不可行。宋公没有听从。冬天的十一月己巳朔,宋公与楚国再次在泓地交战。宋军已经列阵,而楚军尚未准备好。司马说他们的军队众多而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未准备好,应该进攻。宋公说不可。等到楚军准备好了,才考虑进攻,结果宋军又一次失败。宋公受了伤,门官也被击杀,国人都指责宋公。宋公说君子不重伤,不杀二毛(指小事)。古代的军队,不以阻隘为战。即使我国已经沦亡,仍然不应鼓舞士气,成阵以待。子鱼说君主不知道如何打仗。面对强敌,若是在阻隘之地不成阵,天会保佑我们吗?既然有危险,若是用阻挡之势去鼓励士气,不也是可以的?现在的敌人,都是我的敌人。即使面对胡人,也要努力去争取胜利,何必在意小事?要以明耻教战,追求杀敌。伤未致死,如何能不重视?如果过于爱惜伤者,就像不愿伤害二毛,实在是无用的。三军为了利用,金鼓为了声气。若能利用,阻拦也可,声势壮大可激励士气,鼓舞可得。

注释

  • 二毛:指小事或小损失。
  • 重伤:不应过于重视伤亡。
  • 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 勍敌:强敌。
  • 阻隘:地形险要之处。

典故解析

  • 古之为军:指古代用兵的原则。
  • 天之弃商:指天意已不再保佑商族,隐含对宋公出征的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是先秦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主要活跃于春秋时期。他以《左传》而闻名,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和军事等多方面。

创作背景

《子鱼论战》是讨论战争与策略的诗歌,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和军事决策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斗的描述,展现了战争中的战略思考和士兵的心理状态。左丘明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不同人物对战争的看法,反映了战争决策中的复杂性与困扰。宋公的固执与大司马的劝谏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在战争中理智与感情的冲突。

子鱼的论战,强调了在面对强敌时,如何运用地形、士气和合理的战术进行应对,这不仅是对当时军事策略的反思,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诗中所体现的智慧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使其成为古代军事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十有二年春:指的是某一年春天的战役。
  2. 公伐邾,取须句:公(宋公)攻打邾国,取得胜利。
  3. 楚人伐宋以救郑:楚国为了保护郑国而攻击宋国。

修辞手法

  • 对比:宋公与大司马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 设问:通过子鱼的质问引发思考。

主题思想

强调在战争中,理智与策略的重要性,呼吁对小损失的重视与合理利用资源。

意象分析

  • 战争:象征着权力与生存的斗争。
  • :象征士气与战斗的决心。
  • 阻隘:象征地形的复杂与军事策略的应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鱼论战》主要讨论了什么? A. 对战争的策略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历史的回顾

  2. 子鱼认为在战争中应如何处理小损失? A. 忽视不计
    B. 过于重视
    C. 理性对待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兵法三十六计》:关于军事策略的重要著作。
  • 《孙子兵法》:古代兵书,强调战略与战术。

诗词对比

《子鱼论战》与《孙子兵法》中的一些原则相似,都强调在战争中运用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两者在军事理论上互为补充,反映了古代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注释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日翠漪堂 山堂偶书 思归鸟左右掩作 长安道 霜柏亭试墨 郡斋水阁闲书·亭馆 又送刘著作 依韵和图南五首·金牛相别呈诚之 和陈基载大雨 张净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攻城野战 器小易盈 鹫章 淹迟 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跨鹤扬州 万古长存 江东 彬彬济济 歹字旁的字 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吴带当风 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随波逐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