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云庄劝学》

时间: 2025-05-01 01:43:37

诗句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

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

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

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

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

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

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

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

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

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3:37

原文展示

云庄劝学
作者: 陈普 〔宋代〕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
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
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
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
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
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
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
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
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
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重视。诗中提到,众多的河流都向东流去,三才(天地人)也相互疏离。强调幼年要崇尚德行,青年应有志向。孟子和周公的教诲并不是空洞的,必须明确方向,才能识别真理。自从学校废除后,社会风气败坏,英才也逐渐沉沦,卓越人才并非没有,只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即使在顺境中,如今的人们也往往沉迷于享乐。只有那些真正有德行的人,才能在万类中找到根本的道理。立志时要分清善恶,修德要在勤奋中实现。曾子开宗立派,孔子为根本。有德行的人家,兄弟和睦相处。心中充满敬义,德业自然繁荣。要想走得远,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高,必须先学会谦卑。如果连基本的打扫都不做,又怎么能谈得上更高的追求呢?人与人之间应当讲义,而不只是追求享乐。失去学习是最严重的恶果,一旦形成习惯,便会百害而无一利。时文的盛行使得文化衰退。若不勤奋读书,学问荒废,身心也会受到危害。二刘(刘备、刘玄)和三蔡(蔡邕、蔡琰)都是有才之人,师门的后继者是文化的希望。子孙若不继承祖训,勤于学习,便会失去优秀的品德。只要不失去伯牙的心境,就不必担心没有知音。

注释

  •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常用于强调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 半圭: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德行相辅相成。
  • 六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是儒家经典。
  • 敬义:指尊敬与义务,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伯牙:指古代琴师伯牙,传说中他的知音钟子期,象征心灵相通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字子昂,号云庄。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内容多涉及教育、道德和社会风气。他的诗风格清新,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云庄劝学》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衰之际。诗人在此背景下,提醒人们重视学习和道德修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诗歌鉴赏

《云庄劝学》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对比和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学习与道德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百川皆望东”,象征着人们应当有明确的方向和追求;而“三才同面离”则指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诗中多次提到古代圣贤的教导,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对六经的引用和对德行的提倡,诗人激励后人要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特别是在“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这句中,表达了在追求目标时,应有的谦卑和脚踏实地的态度。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缨冠”象征地位和责任,“曾参作门户”则代表了知识和道德的传承。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明确的道理,激励人们要不断追求知识,警觉于社会风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川皆望东:象征人们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 三才同面离: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疏远,警示人们要重视和谐。
  •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反映社会文化的衰落,呼吁恢复教育的重要性。
  •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强调脚踏实地与谦卑的重要性,这是成就伟大的基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百川”“缨冠”等意象,赋予诗歌更深的文化内涵。
  • 对仗: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在个人成长中要有明确的方向,并通过努力和谦逊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川:象征众多的选择和方向。
  • 缨冠:象征地位与责任。
  • 六经:代表古代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才”指的是哪三者? A. 天地人
    B. 风火水
    C. 日月星

  2. 诗中哪一句强调了谦卑的重要性? A. 行远必自迩
    B. 不从洒扫起
    C. 六经不勤读

  3. 关于“六经”的意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指古代的六种乐器
    B. 指儒家经典
    C. 指古代的六种书籍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王勃的诗,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登高》:杜甫的诗,表达对人生经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劝学》与《云庄劝学》比较:两者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劝学》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努力和向上精神,而《云庄劝学》则结合了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的层面,体现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六经》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云庄劝学》这首诗的深意与文化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西湖暮归,行经葛岭口占 浣溪沙 浣溪沙 七夕望银河有感二首 其一 浣溪沙 浣溪沙·咏冬花四阕,次答翼民树五 其二 山茶 浣溪沙 其六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二 寄丁小玲君 浣溪沙(新安驿席上留别) 浣溪沙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泯却 不上不下 虾斗 月字旁的字 包含缺的词语有哪些 迹行 父字头的字 包含评的成语 巳字旁的字 外泄 门字框的字 謇謇谔谔 丹基 百思不得其故 不识时务 进身之阶 局结尾的成语 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