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潮题樟亭》

时间: 2025-05-02 06:00:56

诗句

烟波闪闪海门开,平地潜生万壑雷。

大信不亏天不老,浙江亭上看潮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0:56

原文展示:

观潮题樟亭
作者: 樊执敬 〔元代〕

烟波闪闪海门开,
平地潜生万壑雷。
大信不亏天不老,
浙江亭上看潮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潮的壮观场景。海门打开,烟波闪烁,潮水如雷声般从平地涌来。诗人感叹大海的伟大与不变,时间虽长,但潮起潮落依旧如旧。在浙江的亭子上,诗人静静观潮,心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力和永恒。

注释:

  • 烟波:指的是海面上的雾气和波浪,描绘出潮水的动感与神秘。
  • 海门:指海口,象征着大海的入口。
  • 平地潜生万壑雷:形容潮水从平地涌出,像雷声一样震撼,表达潮水的巨大力量。
  • 大信不亏:意指自然的规律不会失信,潮涨潮落是天道常态。
  • 天不老:指时间悠久,天如常。
  • 浙江亭:特指浙江的观潮之地,诗人所处的位置。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潮水意象,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现象的崇敬与感悟。潮水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哲思。浙江作为观潮胜地,历史悠久,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执敬是元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观潮题樟亭》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浙江观潮时,受到潮水壮观场景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诗歌鉴赏:

《观潮题樟亭》是一首描写潮水壮丽景象的诗作,诗人在浙江的亭子上,面对潮水的涌动,产生了深刻的哲思。全诗开篇就以“烟波闪闪”描绘出海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平地潜生万壑雷”更是将潮水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潮水冲击岸边的雷鸣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他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大信不亏天不老”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暗示着潮水的规律与恒定。最后一句“浙江亭上看潮来”,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回到现实,形成一种从自然到人文的循环。整体上,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潮水的描绘,还是对生命、时间与自然法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波闪闪海门开:描绘海面上的波光闪烁,象征海的浩瀚与神秘。
  2. 平地潜生万壑雷:形容潮水从海平面涌出,声势如雷,展示自然的力量。
  3. 大信不亏天不老:表达对自然规律的信任,潮水的变化是永恒不变的。
  4. 浙江亭上看潮来:诗人在浙江的亭子上静观潮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雷声,增强了形象感和震撼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两句呈现出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潮水壮丽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哲理思考。诗歌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更引发了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法则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浙江亭:代表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融入了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烟波”指的是什么? A. 风暴
    B. 海面波光
    C. 山川景色

  2. “平地潜生万壑雷”描绘了什么现象? A. 潮水声音
    B. 雷电交加
    C. 平地开花

  3. 诗人在哪个地方观看潮水? A. 北京
    B. 浙江
    C. 上海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樊执敬的《观潮题樟亭》更注重自然景象的宏伟与哲学思考,而李白则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樊执敬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 赠临江简寿玉二首。简携王仲显使君书来谒, 梦中作 真瑞堂前丹桂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九 放下庵即事三绝 赵州石桥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六首 次韵子文客舍小楼 臙脂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简弛 养开头的成语 安心定志 田字旁的字 舄乌虎帝 暴风骤雨 荆山之玉 包含坊的词语有哪些 州部 蕞眇 计获事足 长字旁的字 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幽明 谷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包含赴的成语 鳥字旁的字 一物一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