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8: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8:18:46
木兰花慢 壬寅中秋
邓桐芬
甚多情皓月,长只在,别离看。
记香雾云鬓,清辉玉臂,曾倚高寒。
栏杆夜深露冷,枉沉吟千里共婵娟。
懊恼西窗蜡泪,低徊锦瑟朱弦。
尊前率意理孤欢,强醉话团圆。
奈何风雨消磨,韶光憔悴,哀乐无端。
家山惯萦梦底,笑年年无计整归船。
客里秋风几日,吴中莼美鲈鲜。
这首词表达了对于中秋夜明月的深情思念,情感复杂而深刻。词人站在栏杆前,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那时她曾倚靠在高处,感受清冷的月光洒在身上。然而,如今的她却因离别而感到孤寂,夜深露冷,内心的愁苦无法与人倾诉。她在西窗前流下蜡泪,低徊于琴瑟之间。尽管在酒杯前试图强颜欢笑,谈论团圆的美好,但无奈风雨带走了青春,留下的是无尽的哀愁。故乡的山水常常萦绕在梦中,但年年岁岁,却无计回归。如今在异乡,只能感叹秋风几日,吴中美味已然无缘享受。
作者介绍:邓桐芬(1879年-1939年),字子澄,号桐芬,近代女诗人,生于江苏,工诗词,尤擅长词。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壬寅年中秋,正值时局多变,诗人身在异乡,借助这一传统节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邓桐芬的《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透过对皓月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深切思索和对团圆的渴望。开篇“甚多情皓月”,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情感丰富的场景。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对现在孤独感的强烈对比。诗中多次提到“共婵娟”、“团圆”等意象,深刻地反映出中秋节的主题,然而随着情感的逐渐展开,词人又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中的孤独感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
整首词在情感的起伏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尤其是“奈何风雨消磨,韶光憔悴”,诗人用风雨的消磨比喻时间的流逝,使得人对青春的无奈感到更加深刻。结尾提到“客里秋风几日”,将视野从个人感受扩展到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交织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词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比如“皓月”既象征美好,也暗含离别的愁苦。
诗词测试:
“甚多情皓月”中“皓月”的意思是?
诗中的“奈何风雨消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