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6:32
虞美人(题灵山广禅院)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灵山法会何曾散。
此地神光满。
丁公潭下百雷霆。
疑是银河挽下一齐倾。
高桥飞观连云起。
槛外惊湍水。
大矶才过小矶来。
应有天孙灵驭月中迥。
灵山的法会什么时候会结束呢?
这里的神光照耀满天。
在丁公潭下雷声轰鸣如百雷霆。
仿佛是银河的水流倾泻而下。
高桥上的飞观与云朵相连,
窗外惊涛拍岸的水流。
大矶刚刚经过,小矶又来了。
想必有天上的神仙驾着神驭在月中飞行。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山水与佛教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对灵山广禅院的游览之际,诗人以法会为引子,描绘了自然与宗教的结合,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这首《虞美人》通过描绘灵山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灵性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问句“灵山法会何曾散”,通过对法会的设问,引出对灵山的神圣感受,表现出一种对宗教活动的期待与向往。接着“此地神光满”则强调了灵山的神秘与庄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丁公潭的描写,以“百雷霆”形容潭水的奔腾,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此处不仅关注自然的外在美,更通过“疑是银河”的比喻,强化了人们对宇宙浩瀚的思考。高桥飞观,槛外惊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形成一种动感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
最后的“应有天孙灵驭月中迥”则是对天上神仙的想象,表达了人类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与崇敬。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韵律,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灵山的深情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无限憧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灵山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宗教神秘力量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法会是指什么?
A. 节日
B. 宗教仪式
C. 会议
“灵山法会何曾散”的意思是什么?
A. 法会已经结束
B. 法会还未结束
C. 法会时间不确定
诗中描写的“丁公潭”有什么特点?
A. 安静
B. 力量巨大
C. 迷雾重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