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45
我在春中长懒,布谷一春无倦。
前日罢催耕,此日树头犹满。
千唤,千唤,明日雨声摧坎。
我在春天里懒散地度日,布谷鸟在春天里却始终没有倦怠。
前几天刚刚停止催促耕作,今天树梢上仍然挂满了果实。
虽千次呼唤,明天的雨声却能打破一切。
卢青山,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以田园风光、乡土气息为主题,展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本诗创作于春季,反映了作者对春天懒散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诗中蕴含着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根基。
诗中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乡村生活的宁静。开头的“我在春中长懒”直接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接下来的“布谷一春无倦”,则通过布谷鸟的形象,反映出自然界的活力与生机,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前日罢催耕,此日树头犹满”一句,充分展现了农耕的自然节奏,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而“千唤,千唤,明日雨声摧坎”则暗示了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雨声虽然会打破宁静,但也是生命生长的必要条件。这种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歌的情感核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懒散与自然的活力,表达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对未来的思考和对生活节奏的感悟。诗人在闲适中体味到生命的意义,展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
“布谷一春无倦”中“布谷”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草
诗中提到的“千唤”主要表达:
A. 对过去的追忆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春天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繁忙生活的逃避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期待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 对历史的反思
对比《如梦令 四月十三黄昏睡起书所见四首 其三 布谷》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但《赋得古原草送别》更侧重于离别之情,而卢青山的诗则更多展现春天的生机与对未来的期待。
以上为对《如梦令 四月十三黄昏睡起书所见四首 其三 布谷》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