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

时间: 2025-05-02 12:52:18

诗句

烟引柳芽青逗。

风扇小桃红溜。

愁更比春长,已把清明孤负。

思旧。

思旧。

燕子怜侬消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2:18

原文展示:

烟引柳芽青逗。风扇小桃红溜。愁更比春长,已把清明孤负。思旧。思旧。燕子怜侬消瘦。

白话文翻译:

春烟轻拂,柳芽青翠摇曳。微风轻扇,小桃花悄然绽放。愁苦的心情比春天更漫长,清明时节也因我而失意。思念往昔,思念往昔。燕子见了我,似乎也为我消瘦而怜惜。

注释:

  • 烟引:春天的烟雾轻轻引导着柳芽的生长。
  • 柳芽:指春天新发的柳树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桃红:桃花的颜色,代表春天的美好。
  • 愁更比春长:愁苦的心情持续比春天的时间要长。
  • 清明:指清明节,通常是春天的节气,也象征着思念故人。
  • 怜侬消瘦:燕子看到我消瘦的样子,感到心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韬(1751-1844),清代诗人,字子云,号白云山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尤其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中年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压力令其心情沉重,因而常常在诗中抒发孤独与愁苦的情感。

诗歌鉴赏:

《如梦令》一词以春日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开篇就以“烟引柳芽青逗”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开始。然而,随之而来的“愁更比春长”则让这一美好瞬间变得沉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清明节象征着对已故亲人的怀念,而“已把清明孤负”则显露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结尾处,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见到诗人消瘦的样子,流露出怜惜之情,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共鸣。这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往昔的思念,情感细腻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引柳芽青逗”: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柳芽因烟雾而显得更加青翠,生机勃勃。
    • “风扇小桃红溜”:微风轻拂,桃花悄然绽放,传达出春天的温柔与美丽。
    • “愁更比春长”: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强调愁苦的持久性。
    • “已把清明孤负”:在清明节时节,因愁苦而无法怀念故人,感到遗憾。
    • “思旧。思旧。”:反复思念往昔,情感愈加浓烈。
    • “燕子怜侬消瘦”: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见到诗人消瘦的身影,流露出怜惜之情。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燕子怜侬消瘦”,赋予燕子人的情感。
    • 对仗:如“烟引柳芽青逗,风扇小桃红溜”,形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比喻:春天的景象暗喻诗人的内心世界。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痛苦,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的轻柔与朦胧。
  • 柳芽: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桃花:象征美好与青春。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机,同时也承载着对往昔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烟引柳芽青逗”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2. “愁更比春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日象征着什么?

    • A. 祭祖
    • B. 春游
    • C. 赏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春望》

诗词对比: 邹韬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邹韬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愁苦,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爱情的无奈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九 贺新郎 贺新郎 留春 贺新郎 登上方寺铁塔 贺新郎 当风 贺新郎 己丑牡丹盛时作。予园中牡丹皆从洛阳移来,至今十年,已满园春色矣,因为赋此解 贺新郎·月绽浮云里 贺新郎 题西湖官驿水阁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四十三 贺新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魂销肠断 微禽 鱼字旁的字 一鞭先著 渠长 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包含饘的词语有哪些 高字旁的字 雪窖冰天 猗顿之富 盛心 胖墩墩 矢字旁的字 三兽渡河 包含衙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不顾大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