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1:51
四纪才名庵世务,七年符节坤维住。
褒功屡有玺书来,趋诏尚迟轺传赴。
男儿功多投老遂,烈士心岂随年暮。
松杉顶秃始干云,骏驵齿长方识路。
所临遗迹纪萧规,相继小巫窥禹步。
补公旧处信有幸,顾我非才深自惧。
转粟飞刍驱蜀孤,摘山市马司边互。
伐柯执斧固非难,依样画葫终少误。
解牛毋叹妙肯綮,养虎尤工时喜怒。
騋牝三千归圉师,貔貅十万安都护。
公空遗利悉桑孔,阃将欢心收戍布。
关信增屯烽燧远,边储入粟舟车聚。
未归左右展论思,端为西南重忧顾。
漠北齐盟寻皦日,斗间王气缠非雾。
坐镇全消玉塞尘,召还应及金茎露。
佳句忽贻韶濩作,正音乃许巴渝附。
昼哦蔬饭费三吐,夜诵苇灯残一炷。
欲随骥尾强争驰,暨到蚁封难并鹜。
囊收甚谨加十袭,笔举复停知几度。
试将风格比唐人,堪与拾遗参感寓。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1:51
四纪才名庵世务,
七年符节坤维住。
褒功屡有玺书来,
趋诏尚迟轺传赴。
男儿功多投老遂,
烈士心岂随年暮。
松杉顶秃始干云,
骏驵齿长方识路。
所临遗迹纪萧规,
相继小巫窥禹步。
补公旧处信有幸,
顾我非才深自惧。
转粟飞刍驱蜀孤,
摘山市马司边互。
伐柯执斧固非难,
依样画葫终少误。
解牛毋叹妙肯綮,
养虎尤工时喜怒。
騋牝三千归圉师,
貔貅十万安都护。
公空遗利悉桑孔,
阃将欢心收戍布。
关信增屯烽燧远,
边储入粟舟车聚。
未归左右展论思,
端为西南重忧顾。
漠北齐盟寻皦日,
斗间王气缠非雾。
坐镇全消玉塞尘,
召还应及金茎露。
佳句忽贻韶濩作,
正音乃许巴渝附。
昼哦蔬饭费三吐,
夜诵苇灯残一炷。
欲随骥尾强争驰,
暨到蚁封难并鹜。
囊收甚谨加十袭,
笔举复停知几度。
试将风格比唐人,
堪与拾遗参感寓。
全诗翻译:
在四季更替和社会事务中,才能和名声都显得微不足道;经过七年的岁月,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安稳地生活。屡次得到朝廷的奖赏和文书,但我仍旧慢慢地赶赴诏令。一个男子汉的成就多半会在老年得以实现,烈士的抱负难道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减弱吗?松树和杉树的顶端开始光秃,骏马的牙齿依旧锋利,方能识别前路。所到之处的遗迹,记载着古人的规矩,小巫也在窥探大禹的步伐。能补充公公旧处,真是幸运,但我才疏学浅,深感惶恐。像转动的粟米,驱动着蜀地的孤舟,摘取山间的马匹,在边境互相往来。砍伐树木、握住斧头并不困难,依样画葫芦总是少不了错误。解牛的时候不必叹息,妙手总能掌握时机与情绪。马匹三千归于驯马师,貔貅十万安城镇守。公公的遗产都在桑树之下,阃将欢心收集戍楼的布匹。关信增加了边防的烽火,粮草也已在舟车中聚集。未归的我在左右展开思考,正是因为西南的忧虑沉重。漠北的盟友寻觅着明亮的日子,斗争之间王气缠绕并非雾霭。坐镇的全是玉塞的尘土,召回的应是金色的露水。美好的句子忽然赠予韶濩,得到的音韵才可与巴渝相附。白天吟唱素菜饭,浪费了三次吐息;夜间诵读芦苇灯下,剩下一炷香烛。想要追随骏马的尾巴强行奔跑,等到时候像蚂蚁一样封闭却难以比拟。囊中收集得十分谨慎又加上十袭,提笔又停下来,不知已经写了几度。试图将自己的风格与唐人相比,堪与拾遗相互感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之望,字君达,号履冰,宋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山水诗和边塞诗,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之望在朝廷任职期间,面临个人前途与国家大事的双重压力,表达了他对个人才能及国家责任的思考。
王之望的《许总卿见和再用韵》是一首充满深思的古诗,诗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成就与追求,更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在官场中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沉思。开篇即以“四纪才名庵世务”引出对时间和社会的感慨,接着通过“男儿功多投老遂”的表述,强调了男性在社会中的奋斗与成就,体现了对时间的尊重与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在诗中,作者用松杉、骏驵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韧性和追求的坚定。尤其是“解牛毋叹妙肯綮”的句子,既体现了对技艺的自信,也隐含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此外,诗中提到的“貔貅十万安都护”,不仅仅是对强大力量的渴望,更是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王之望对个人理想与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视角,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激昂的诗意。通过对比唐人的风格,作者展示了对自己创作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古诗的传承与创新。
逐句解析:
……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个人理想与国家责任的矛盾,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传达了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富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男儿功多投老遂”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解牛毋叹妙肯綮”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貔貅十万安都护”主要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望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王之望更多地结合了自我反思,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的批判与忧虑。两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后者则强调社会背景下的沉重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