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9:33
万物久如渴,三冬一向晴。
时无腊雪下,夜有瑞雷鸣。
休咎占天意,悲欢见物情。
山禽何所感,烂熳作春声。
万物在寒冬季节中久渴得不到滋润,三冬却一直晴朗。
这个时节没有腊雪飘落,夜晚却有祥瑞的雷声作响。
不要因天气变化而占卜吉凶,悲欢离合只是自然之情。
山中的鸟儿感受到什么呢?它们在悠扬的春声中欢快地歌唱。
作者介绍:戴复古(约961年-1049年),字希声,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于诗词创作,风格多样,语言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显著。作者通过描写异常的气候现象,表达对自然变化以及人们情感的思考。
《一冬无雨雪而有雷》是一首通过描绘冬季气候异常来反映自然与人情的诗作。诗中开头两句“万物久如渴,三冬一向晴”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干旱的冬天,仿佛万物都在渴求雨露滋润,这种对自然的敏锐观察直指人心。接着,诗人提到“时无腊雪下,夜有瑞雷鸣”,将没有降雪的冬季与雷声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传达出一种不和谐的自然现象。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哲理性地反思了这种天气变化的意义。他说“休咎占天意,悲欢见物情”,告诫人们不必过于迷信气候的变化,更应理解自然的规律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句“山禽何所感,烂熳作春声”则把自然界中的生灵与春天的气息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希望与生机。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气候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自然变化面前人类情感的微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异常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提示人们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然的变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腊雪”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雪?
诗人提到的“瑞雷”代表什么?
诗中“悲欢见物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