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38:33
送薛九被谗去鲁
李白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
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
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
蛾眉笑躃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
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
尔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诗的意思是:宋人辨不出玉石的真伪,鲁国的东家丘却是贱贱的。我笑薛夫子,何必在两地之间游荡呢?黄金在众人的口中被消耗,白璧却难以投放。梧桐树上生长着蒺藜,绿竹却没有好的果实。凤凰栖息在哪里,竟与群鸡为伍。田家老马,穷士回归自己的门庭。蛾眉笑着的女子,宾客却离开了平原。斩美人首,三千骏马奔腾而去。毛公一挺剑,楚国与赵国两相存。孟尝练习狡兔,三窟靠冯谖。信陵夺取兵符,依靠侯生的话。春申真是愚蠢,为李园斩首。贤哉四公子,在黄泉之下抚掌而笑。问你笑何人,笑那些不好士的人。你离去且不要喧闹,桃李之间又能言什么呢?沙丘没有漂母,谁肯给王孙吃饭呢?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奔放的诗风闻名,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李白的诗常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李白与薛九的离别之际,因薛九被谗言所害,李白对此感到惋惜。诗中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
李白在《送薛九被谗去鲁》中,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示了他对朋友的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开头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鲁国人对玉石的辨识能力与宋人相较之下的无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讽刺。接着,诗人引入了黄金与白璧的比喻,暗示着物质的贬值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接下来的意象如“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恶劣,象征着人才的埋没与理想的破灭。
在后面的段落中,李白提及历史人物与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权力游戏和人事变迁的无奈。最终,诗中提到的“贤哉四公子”更突出了李白对士人的期待与失望。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略带讽刺,既是对朋友的劝解,也是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李白深邃的思想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对社会的冷漠的感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人情的冷暖。
李白称薛九为何人?
A. 朋友
B. 诗人
C. 皇帝
D. 学者
诗中提到的“黄金消众口”指的是什么?
A. 黄金的价值
B. 人际关系的复杂
C. 物质的贬值
D. 社会的冷漠
“贤哉四公子”指的是?
A. 四位有名的士人
B. 四位王公
C. 四位诗人
D. 四位商人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白的《送薛九被谗去鲁》更为豪放,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对社会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心。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